首页| 本网原创| 四川| 市州| 国内国际| 理论| 太阳鸟时评| 视觉| 资讯| 政企| 财经| 房产| 汽车| 教育| 环保| 文旅| 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社会民生

驰援成都的“00后”:每天5点起床21点收工 衣服鞋子全打湿

2022年09月17日 08:43:55 来源:成都商报 记者 彭祥萍 编辑:许成嵩

  14日早上5点,蓉城下了一夜的雨还是没有停歇,气温也跟着降了不少。外面还是一片漆黑,成都高新西区一酒店里,多个房间的灯却渐次亮了起来。其中一盏,是陈志鸿所住的房间。

  “00后”陈志鸿是峨眉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年纪最小的护士。9月1日,还在科室上班的陈志鸿一听说要驰援成都,“想都没想立马报名”。现在,他已在成都待了半个月。

  和陈志鸿一起紧急奔赴成都高新西区防疫一线的,还有来自乐山的400余名医务工作者。这天尽管下着雨,但和往常一样,摸着星光,他们就出发了。

  “峨人医F5”

  抵达目的地,简单吃过早饭,7点之前,陈志鸿和小伙伴就已穿好防护服,正式开启一天的工作。

  陈志鸿的主要工作是核酸采集,其负责的点位每天要完成约13000人的核酸采集任务。除了他,点位还有19位医务人员,除11位同样来自峨眉山市人民医院的小伙伴外,“其他都是峨眉山市一同前来支援的老乡”。过去半个月以来,每天早上7点整开始,这20位“大白”就要轮流上阵,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

  这不是陈志鸿第一次驰援疫情防控一线。之前驰援犍为时,峨眉山市人民医院一共外派了5名医务人员,这5人和陈志鸿一样,均参加了后续几次驰援。因此,他们也给自己取了一个绰号:“峨人医F5”。正因多次经历过外地支援,所以“峨人医F5”的小伙伴工作起来毫不含糊,手法十分熟练。

  对陈志鸿来说,采集核酸的工作“不难”,但采集量大,每次采集核酸后都要用手消液消毒一遍又一遍,“到最后双手都变得僵硬麻木了。”刚来成都时气温较高,一整天在采集点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每天回到驻地,衣服、鞋子全部都打湿完,又热又累。

  “在这里奋战半个月,不管是这里的居民还是这里的工作人员,都特别热情。”陈志鸿说,每天,他们都会收到无数声感谢。“在这个理解、配合和支持我们工作的环境中,我们觉得工作起来也没那么累了。”一想到能用微薄之力守护这座城市,所有的疲惫也都烟消云散了。

  满满的安全感

  “让我去!我是党员,还是男孩子,体力好,熬夜啥的不在话下,保证能完成任务!”这是9月1日得知驰援成都时,陈志鸿说的话。彼时,他没想到,这一来,就是半个月。“尽管疲惫,但看到成都新增病例一天比一天少,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今年在成都,他还过了一个不一样的中秋——中秋那天,富士康送来了月饼。和家人通完电话后,陈志鸿和一起战斗的小伙伴们围在一起,吃月饼,相互打气。对他来说,这是一段非常珍贵的回忆。“来成都支援,我们也有满满的安全感。”他所提到的安全感,源于大后方保障。

  陈志鸿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日常起居和身体健康,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与合作街道专门为驰援医疗队协调了定点酒店,调配专用电梯、单独楼层,在每一个房间里,都配备了生活用品和消毒品。同时,医务人员每日出行均由街道安排专车接送。

  “伙食也不愁。”他提及,每天,都有专人准时配发一日三餐,荤素搭配均衡、菜品新鲜、种类丰富,夜晚回到驻地,还有牛奶、水果、面包、饼干、方便食品作为补给。“每天也有人主动和我们交流沟通,收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需求。这两天天气转凉,还新配备了厚衣服。”

  陈志鸿说,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忙着做核酸,没有时间去走一走、看一看。希望下一次到成都,能好好体验一下这座城市。

  记者 彭祥萍

来源:成都商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