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网原创| 四川| 市州| 国内国际| 理论| 太阳鸟时评| 视觉| 资讯| 政企| 财经| 房产| 汽车| 教育| 环保| 文旅| 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本网原创

【闪亮的日子⑤】全国“最美基层民警”黄晨:潜心研发多种警用机器人 他在“无声世界”里铸就警察荣誉

2022年10月21日 15:21:26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乔永祯 编辑:李雪艳

  人物名片:黄晨,四川省达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综保大队大队长,自主研发“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获得国家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3次。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获嘉奖2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022全国“最美基层民警”。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0月21日讯(记者 乔永祯)黄晨,四川省达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综保大队大队长。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获嘉奖2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获得国家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3次。

  近日,中宣部、公安部发布2022“最美基层民警”名单,全国共有38名获奖民警,黄晨成为四川省公安唯一当选民警。

海报定.jpg

  自主研发警用机器人

  首个样品申请国家专利

  黄晨的微信名叫“警营创客”,个性签名是“想别人不敢想、干别人干不成”。喜欢挑战的黄晨在农村派出所当户籍民警时,曾连续3个月住在所里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为群众办理二代身份证,一年照了4万多张相片。被调到四川省达州市公安局文秘岗位后,他又在文秘岗位笔耕不辍13年,3次在全省公安机关文秘实战大比武中获得第一名。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帮同事攻克了一个技术难题,感觉挺有成就感的,才逐渐发现自己骨子里,有点儿工匠情怀。”黄晨回忆,2014年,他成功研发出一套无线视频图像侦察系统,帮同事解决了问题。

  当年,随着反恐防暴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警用机器人被运用到作战一线,极大降低了工作风险。可因为外部专利技术垄断严重,一台警用机器人的造价高达数十万,基层民警别说用,很多干了一辈子的老警察都没有见过。于是,他决定利用在大学里学到的计算机知识,用业余时间研发一台便宜实用的警用机器人。

工作中的黄晨 (2)_副本.jpg

工作中的黄晨

  “研发警用机器人技术难度大,在达州没有先例,也找不到人教,起步的时候很是艰难。”为了解决一些技术难题,黄晨只好自己钻进书堆找办法,国内的、国外的各种专业书籍他都看,有时候需要借助翻译工具花几个小时,才能读懂一段英文。特别是在研发初期,为了尽快论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他甚至用自己的立功奖金购买零部件,为的就是让基层能尽快用上便宜的警用机器人产品。

  以敢吃“螃蟹”的创新精神,黄晨成为全省公安机关唯一获得警用机器人领域专利的民警,5项国家专利率先撬开了省内公安自主研发警用机器人的大门。他成功研制的警用反恐排爆机器人“铁甲”、反恐侦查机器人、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威龙”3个系列产品,降低了70%产品成本,并率先在达州公安的教育训练基地、特巡警支队、治安支队、检查站参与实战应用。

  2022年8月,第二代“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被四川省公安厅纳入全省公安基层技术革新技能比武决赛,并被省公安厅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黄晨信心满满:“这项技术跟前沿技术接轨,打破技术壁垒,有望获一个部级大奖。”

1.jpg

黄晨在办公室里调试最近正在研究的中型排爆机械手臂

  警营“新保尔”

  用实际行动演绎“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我的本职工作其实是写材料。”大学里学计算机的黄晨,其实是达州市公安系统有名的“笔杆子”。从“理工男”转行为“思考者”的难度着实不小。

  “不联系实际,不懂业务知识,就算写得花团锦簇也是假大空。”带着责任和情怀,黄晨在单位内部积极倡导优良文风,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实现三获“全省第一”:2012年,他负责的公安信息调研工作,排名全省第一;2013年,他代表达州公安,参加全省公安机关文秘写作大比武,再夺全省团体第一;2015年,他因信息调研成绩突出,又一次被省公安厅表彰为“全省信息调研个人一等奖”。

  此外,他还给自己定下了每年发表1篇学术论文的目标,如今已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发文数位居达州市公安系统第一。

2.jpg

黄晨的办公室里摆放着行军床,便于随时加班

  2011年初,常年加班熬夜的黄晨,身体一度虚弱,耳鸣频发,被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组织上提出要调整他的岗位,但他却向组织立下铮铮誓言:只有不想建功立业的个体,没有不能建功立业的岗位。请给我任务吧,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保证,一定能完成!

  听力残疾给黄晨工作与生活都带来极大障碍,领受任务时,因为听不仔细,他就随身携带纸和笔,恳请领导和同事写明要求;开会时,他总是“霸占”最前排,尽最大努力以微弱的听力仔细辨听每一句话,生怕漏掉一个字。

  “整理证据、卷宗报送、案情通报……”作为刑侦支队综保大队大队长,黄晨虽然不直接侦办各类案件,但却会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与老百姓接触,与人民群众面对面。看他因为听不见声音拿着手机来充当语音转文字的“翻译机”,同事纷纷劝他早日服从组织安排,调离一线休养身体。但是黄晨却说:只要我还能看、还能说、还能思考,就仍可以为公安事业作出贡献,把服务群众和支援保障同事的工作做到最好。

  不治之症所带来的绝望是常人无法体会无法承受的,夜深人静之时,黄晨总是一遍又一遍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那一句“要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正是他在精神上的支柱和工作上的动力。(图片来源于四川省公安厅)

相关链接:

【闪亮的日子①】四川工匠唐仁杰:爱看星星的少年 成了“造星星”的人

【闪亮的日子②】航空“脊梁”刘时勇:与0.02毫米的较量

【闪亮的日子③】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杨枫:踏山在脚下,寻路向前方

【闪亮的日子④】“猕猴桃人”晏志强:种出乡村振兴“幸福果”

【闪亮的日子⑤】全国“最美基层民警”黄晨:潜心研发多种警用机器人 他在“无声世界”里铸就警察荣誉

闪亮的日子⑥】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沈富琼:扎根高原 用青春守护群众健康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