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成都红色刀锋球迷会会长:曾经离家为追梦 如今领着球迷往前飞
2023年06月10日 07:46:21 来源:成都商报 记者 杜玉全 胥婷 编辑:许成嵩
“成都,雄起!”
“战旗在飞扬,战鼓敲响,歌声嘹亮,斗志昂扬……”
“进一球!”
这是6月8日晚,在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上演的又一场“天王山之战”——成都蓉城vs天津津门虎的现场。铿锵有力的助威声、撼天动地的击鼓声,响彻球场,直冲云霄。
39888位观众!成都蓉城0比0战平天津津门虎!连续26场不败!现场,几十个球迷协会,近4万名观众身穿“成都红”,为主队成都蓉城加油助威。最引人注目的成都红色刀锋球迷会所在看台上,数十面大幅旗帜在赛场迎风飘扬,横幅标语彰显着他们的忠诚与态度。90分钟里,他们一直在站立、跳跃、拍手、歌唱。
“红色刀锋”于2006年成立,历经17个年头,这把利刃历经闪耀、锈钝,继而迎来“成都红”的星光海洋。那个带领人们呐喊的成都红色刀锋球迷会会长陈涛,已从为看球“离家出走”的少年,成长为了红色海洋中那朵领头的浪花。
6月8日晚
他站上1.6米高的指挥台 hold住全场
6月8日晚上7点35分,成都蓉城vs天津津虎门正式开赛。当晚,39888位观众汇聚于此,大大小小的球迷协会在各自看台上呐喊助威,看台围栏挂着的上百面横幅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气势如红、目标亚洲”“蜀将刀锋在此,众横四海可指”“无畏不屈,激情传承”“斗志昂扬、城就辉煌”……
其中,C区看台的成都红色刀锋球迷会应援队伍十分庞大,人数超过2000人,单是横幅就多达近20面。陈涛告诉记者,当天下午1点半,在红色刀锋后勤装备负责人的带领下,30余名刀锋志愿者统一入场,布置看台,“差不多要花费3个小时”。
“来吧兄弟,张开双臂,一起高唱,成都队胜利;来吧兄弟,无所畏惧,一起创造,红色的奇迹……”陈涛站在1.6米高的指挥台上,用喇叭指挥着两千多名球迷会成员,“必须保证所有人都能看到我”。随后,助威歌声响彻体育馆,击鼓声也从地面穿透到看台上每一位球迷的心里,数万观众热血沸腾。
为了感谢罗慕洛在球队中的英勇拼搏,在本次比赛助威表演中,红色刀锋还专门为他设计了TIFO。陈涛告诉记者:“我们会在对应的座位上放一块拼图,比赛开始后,球迷们会听从领喊员的口令,把它举起来。”
陈涛作为领喊,每场比赛会根据不同的比赛节奏选择适合的球迷歌,“我们有至少三十多首球迷歌,传唱度比较高的有十几首,每首歌搭配不同的击鼓方式。”球迷会有4名专业鼓手,助威时鼓和鼓手离陈涛所站的指挥台只有2米远,“在一起十几年了,给一个眼神就能配合上”。
当赛场上的球员们奋力拼搏时,红色刀锋球迷会的球迷们则在铆足劲助威,陈涛表示:“我们要在离球门最近的地方,去发挥最大的作用。”
6月3日万众瞩目的“天王山之战”上海海港VS成都蓉城中,成都蓉城也夺取了胜利。赛前,对方也是本赛季的不败金身,如何给球队、球员们带来最“雄起”的助威?陈涛和红色刀锋的兄弟们赶紧设计出了新的助威横幅——“NO GUTS NO GLORY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横幅长40米。
陈涛告诉记者:“这是很有攻击性的,但是我们就是要去得分的。”分享这些令他难忘的经历时,陈涛的眼睛熠熠生辉,“我们600人,助威氛围完爆整个球场。”
4月21日晚
陈涛用手中的微弱灯光 点亮当晚球场上的星光
据公开数据显示,在成都蓉城已经结束的四个主场中,上座人数分别为39686、38665、39853、39920,屡创纪录。多年前在成体外排队购票的通宵达旦,变成了如今线上放票的“一秒售空”。
近4万名观众汇聚于成都凤凰山,看球何时成为了“时髦”?陈涛告诉记者,应该是缘于本届联赛开始后成都第一场主赛比赛球员谢场时的“意外之喜”。
4月21日晚,2023年中超联赛成都第一场主场比赛以2:1的成绩落下胜利的帷幕,当球员绕场谢幕时,主办方播放的《Hey Jude》成都版,引起全场球迷集体大合唱,成为陈涛心中的一段佳话,“当天早上,成都市足协的人找我要了这首歌的demo,在当晚谢场曲播放之前,我都不知道它的用途是什么”。
“这首歌我2013年就录好了,十年前我就曾梦想过这样的场景——全场数万人一起高唱Nananana,chengdu。”陈涛回想起那个瞬间仍然心潮澎湃,“所以,成都球市绝对不是一夜爆火,它是在多年星星火种的坚持下,厚积薄发之后的燎原。”
陈涛和记者分享了一个细节,主办方在播放《Hey Jude》成都版的时候,全场的灯光并没有熄灭,但当球员绕场谢幕走到红色刀锋球迷会球迷们所在的看台前时,会场的灯光突然暗了下来。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Chengdu……”音乐在播放,情绪在流淌。
“兄弟们!把(手机)灯光打开!”陈涛手中高高举起的微弱灯光,却在光线变暗后的球场成为一点星光。当点点星光因为对足球的热爱聚集在一起时,星海出现了。陈涛还发现,台下中国和外籍球员们都在跟唱。
随后,《流星雨》《成都》《爱你一万年》等歌曲的大合唱,一次次引爆现场、冲击各大社交平台。
当球迷朋友再次沉迷于足球的魅力时,他们开始寻找组织。陈涛说:“赛季之初,俱乐部分给我们约1700张年票,当时就售空了;凤凰山打了两场后我们又增加了几百张,都卖完了。”
红色刀锋球迷会一直秉持“现场主义”原则,陈涛告诉记者,后续虽然入会申请不断,“但我们已经没有票可以售卖了,所以选择先暂时关闭会员通道”。4月28日,球迷会官博发布消息:为避免新入会员不能参与看台活动,故暂时关闭入会通道。据了解,目前该球迷会会员总数是2500人。
成都红色刀锋球迷会微信公众号“看台秩序”一栏写道:“90分钟内不得私自坐下;拍手时双手举过头顶;唱歌时应放声高唱;快节奏时:跳跃、挥舞围巾或旗帜;慢节奏时:拍手或双手举过头顶。陈涛告诉记者:“这段时间里你不会觉得累,你只会觉得时间太短不够嗨。”
在陈涛看来,一个球迷的成长分三个阶段:走进球场——参与氛围——理解认同球迷文化和理念。他已经感受到成都市民看球的高涨热情,“走进球场这一步效果已经非常好了”。
1999年夏天
离家出走看球的少年 童年伙伴眼中最“拉风”的人
1999年,在内江的一个小县城里,一个孩子“霸气”地给家里留了一张字条:我去成都看足球比赛,三天后回。然后揣着不多的钱,踏上了他的追星之路。这个小孩就是陈涛。“我第一次现场看球就是看的成都五牛,当时票价是15元,周六打的。”
但是一次舟车劳顿,怎么可能只看一场比赛,陈涛又花50元买了周日的球票。“买了这两张票后就没钱了,周五晚上直接在后子门的路边睡了一晚,周六晚上睡的十几元钱的破旅馆。”陈涛告诉记者,睡在后子门路边的时候,“很兴奋,睡不着,感觉离球场更近一点了”。在那个炎热的夜晚,陈涛和同行的小伙伴期待着人生中第一场现场观赛。
“进入成体,就觉得跟做梦一样。”比赛结束后,他还一直处于飘飘然的状态:“这就结束了?不满足呀,还想看呀。”当陈涛带着签名和照片回家后,身边小伙伴们羡慕的眼光极大地满足了他作为孩子的“虚荣心”。“离家出走”的“传统”每逢赛季就会在陈涛家里上演,一直持续了三四年。“最开始只有一个小伙伴和我一起,后面我们五六个人,队伍逐渐壮大。”谈到这些儿时的珍贵回忆,陈涛笑声不断。
成都红色刀锋球迷会是他大学的时候建立的,球迷会的第一批会员只有10个人,最初的应援物资也只有一面借来的牛皮鼓,一条手持喷涂的横幅。会员大多是大学生,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现在好多我都联系不上了,但那仍是一段热血的时光”。
“我们球迷会成长的轨迹中有光彩夺目的时候,也有一潭死水的时刻。”2006年创会,2007年迎来第一波发展黄金期,2014年退出南看台,2018年8月23日红色刀锋正式回归,2022年与成都球市一同渐露锋芒,2023年用“成都红”炸裂球场。如今红色刀锋球迷会内部的管理体系十分完善细致,包括了会员手册、管理章程等,累计页数上百页,细化到了日常、赛场明确要求规定、区域分工等。
足球早已融入陈涛的生活,足球精神早已滋养了他的认知、血肉。“球迷会里面的都是兄弟,球场是我们的净土。”在这片净土里,陈涛在指挥、在呐喊、在挥舞旗帜,他也享受着这种状态。他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叫芮姿(reds的谐音),小名叫蓉儿,满满的成都和红色刀锋的符号。
接下来陈涛希望有更多人参与进来,深入了解足球及球迷文化,“希望更多人热爱成都队,热爱成都”。
记者 杜玉全 胥婷
(来源: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