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网原创| 四川| 市州| 国内国际| 理论| 太阳鸟时评| 视觉| 资讯| 政企| 财经| 房产| 汽车| 教育| 环保| 文旅| 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川网推荐  >  音频

【冷历史会说话Ⅷ有趣的汉字⑦】汉字中国展“顶流”!来看元代书法家“天花板”临摹的“天下第一行书”

2023年08月13日 17:03:2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阎婧钰

  汉字,在方正之间

  映照出华夏文明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

  它,从何而来?

  是远古先民的不倦探索,还是圣贤先哲的灵光涌现?

  历经世事变迁,它的精神如何薪火相传?

  7月19日起,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推出《冷历史会说话第八季:有趣的汉字》,通过视频+音频+海报的呈现形式,邀您走进成都博物馆特展“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共同踏上一场“穿越”旅程,在历史长河中形态各异的“载体”里,感受汉字“变与不变”的独特魅力,在字里行间领略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汉字中国展“顶流”!来看元代书法家“天花板”临摹的“天下第一行书”

  在成都博物馆举行的“汉字中国”特展上,有一件展品是当之无愧的“顶流”,观众往往需要在展厅内排队1小时左右才能一睹“真容”。主办方甚至为它调整展位,在独立柜中展出。到底是什么作品如此火爆?它就是赵孟頫临《兰亭序》。

  王羲之的《兰亭序》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不仅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也是曾被列入“高考语文必背篇目”的优美散文。但可惜,王羲之《兰亭序》的真迹,自李唐以后就消失了,只有各种形式的《兰亭序》复制品流传至今。这些复制品中最难得的就是唐代临摹本和定武石刻。身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的赵孟頫,就藏有不少定武善本,他的友人也收藏了不少唐摹本。

  本次展出的赵孟頫临《兰亭序》来自无锡博物院,是赵孟頫晚年所临作品,笔法更加圆融如意,带有他儒雅遒劲、清和洒落的书法境界。摹本上钤印跋文从元到清七十有余,证明了其流传有序,也清晰展现出这件作品的坎坷经历。从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到明末书画家袁枢袁赋诚父子,再到清代藏家王养度,最终,它来到无锡书画家周怀民手中,周先生将毕生收藏捐献给家乡的无锡博物院,这件作品才走入大家的视线,并收获无数人的喜爱。

  赵孟頫可以说是元代书法家“天花板”,也是走在元代书法“时尚”前沿的“弄潮儿”。他引领元代书法一改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潮流,转而学习书圣“二王”。有种说法是,如果没有赵孟頫的继承与弘扬,以王義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二王”书法就不能得以延续,后世学书者因为不能一窥“二王”书法的真谛,只能在黑暗中瞎摸索和折腾,书法就有夭折和崩溃的风险。

  赵孟頫为保护书法的文脉建立了不世功勋。赵孟頫《临兰亭序》不仅蕴含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体现着气韵生动的书法特色,更在墨色之中展现了豪放大气、刚劲有力的时代风骨。

  7月21日起,《冷历史会说话第八季:有趣的汉字》开启,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客户端、喜马拉雅与您一起徜徉在汉字流变的历史长河,于字里行间,品读中国。

  策划:楚彦 唐明 蒋娜

  文字:阎婧钰

  录音:李赵卓

  设计:吴鉴桥 何如冰

  视频拍摄:俞文晶 杜佳佳

  视频剪辑:杜佳佳

  技术支持:郑羽

  资料来源:四川日报 封面新闻 成都博物馆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2eb176aa78de4b1a37aac4ed3281a53f_wqgQj2S6IjyAUwWTAAVTM0ysQoQ352.jpg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