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即时快讯

光电水产如何“四结合”?来看攀枝花仁和经验

2024年10月08日 10:19:58 来源:这里仁和 记者:阳佳朋 编辑:刘亚宇

  9月27日—28日,西部民族地区光电水产“四结合”特色水利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攀枝花市召开,西部民族地区30余个县(市、区)相关负责同志、10余家水利企业代表100余人齐聚四川最南端的攀枝花仁和,共同谋划“以光发电、以电提水、以水兴产、以产富民”的光电水产“四结合”特色水利体系建设之路。

  而作为本次现场会东道主的仁和区在应对干热河谷气候,解决产业缺水问题上有哪些亮点?

  现场会上碰撞发展思路

  27日下午,来自四川省级部门、市州以及相关企业的与会人员前往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参观考察迤沙拉太阳能提水泵站工程与迤沙拉灌区特许经营项目,通过看展板、听汇报等形式,详细了解工程的建设运行情况。

  “会东县资源丰富,但立体分布不均,高差悬殊,为解决用水难题,我们与仁和区思路不谋而合,通过建设太阳能光伏泵站的方式,为产业发展提供水源保障。”,凉山州会东县代表观摩后表示,仁和区以迤沙拉太阳能提水泵站为突破口,开创分布式水源规范化供水新模式,构建起光电水产“四结合”的特色水利体系,为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很好的样板。

640.webp.png

迤沙拉太阳能提水泵站

  28日,与会人员齐聚一堂,通过西部民族地区光电水产“四结合”特色水利体系建设座谈会,碰撞思路、谋划未来。

  “迤沙拉太阳能提水泵站运用‘光伏+储能+大小泵机智能联动、梯次启动’的运行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和水费负担,工程使用年限内用水成本节省1000余万元。”仁和区委副书记、区长苟军在座谈会上表示,以迤沙拉太阳能提水泵站项目破局,仁和区同步推进“从源头到龙头到田头全过程高效节水,从融资到建设到运营全生命周期市场化运作,从取水到输水到用水全环节信息化智能化管控,从农业到农民到农村全方位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灌区改造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构建高山远山地区和民族聚居地区光电水产“四结合”特色供水体系,以水利新质生产力塑造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水利建设激发产业活力

  土地如若“喊渴”,农作物自然受影响。以攀枝花特色芒果为例,保灌芒果林丰产期亩均收益高达2万元,但无水可灌或工程性缺水的芒果林亩均收益不足3千元。

  “等到全面通水以后,水就可以直接输送到我们地里来,水库放多少水,我们就可以用多少水,不浪费,我估计我家里芒果的年产量能增加三分之一左右,我也有信心芒果的质量会更好。”大龙潭彝族乡新街村村民刘其凯正在芒果地中检查芒果生长情况,说起已经完工的综合水务水价改革项目,满脸都是笑意。

640.webp (1).png

混撒拉村现代芒果产业园

  新街村的主导产业为芒果和蔬菜,芒果3万余亩,蔬菜2000余亩,水利设施薄弱,一直制约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此,仁和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开展农业水权水价改革试点项目建设,通过从水库架设管网到灌溉末端的方式,减少过程水资源浪费,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640.webp (2).png

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

  新街村的改变不是特例,为切实解决产业用水所需,仁和区近年来扎实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陆续建成水库、小塘坝、引水渠、提水泵站、窖(池)等各类水利工程16500余处,相关工程总蓄、引、提水能力1.62亿立方米,涉及灌溉面积2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5.2万亩,产业缺水现状得到有效解决。

  土地不再轻易“叫渴”,产业发展有了跨越式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仁和区水果产量23.16万吨,同比增长13.17%,其中芒果产量19.13万吨,同比增长15.3%。

  深化改革做活水文章

  深秋,太平乡灰嘎村,村民打开田边智能水表阀门,芒果林内阵阵水雾飘下。像这样的水表,全村共有240余个,它们是水价改革的一个缩影。

640.webp (3).png

芒果智能灌溉系统

  目前,仁和区在辖区13个乡镇共安装水表1.4万块,实现了计量到户、到田间。通过安装水表这类科学、精确的计量设施,有效增强了农户节约用水意识,也便于管理工作人员及时、准确掌握片区用水情况,提高了水资源管理水平。

  同时,面对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的区情水情,仁和区借助中国水权交易所已有的交易制度和平台,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不同行业用水户之间、政府回购等水权交易,实现水资源二次优化配置和余缺调剂,成为四川省首个实现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的区域。

640.webp (4).png

全省首宗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在大龙潭乡混撒拉村完成

  为保证全区水利设施的“投融建管运”,仁和区成立乡村水务公司,负责国有水利工程“投融建管”,并采用股权合作+特许经营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结合现有水源工程,配套泵站、输水、调蓄及田间工程,以“水网”为载体,建设智能化“信息网”,建立社会化“服务网”,着力构建起从水源到田间完整的高标准灌溉体系。

  以光发电,以电提水,以水兴产,以产富民。会议落幕的一刻,另一幅宏伟大幕已经拉开,西部民族地区以光电水产“四结合”特色水利体系建设助推区域实现共同富裕的蓝图已然开始擘画,未来,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舞台定将上演精彩纷呈的实践探索。(记者:阳佳朋)

  图片由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这里仁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