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夏种水稻 冬种药材 4万亩彭州稻芎地又“返青”了

2024年10月10日 07:52:52 来源:成都日报 记者 陈泳 编辑:许成嵩

  金秋十月,成都平原一些地方的稻谷尚在收割,然而在彭州敖平镇,这里的稻田又“返青”了。原来,通过多年的探索,这里的“稻芎轮作”模式已经成熟并开始大规模推广,既能保证粮食稳产,又能增加土地利用率,真正实现了“一田双收”。

  10月9日,当记者走进敖平镇凤泉村、鹤泉村,整齐连片的稻田犹如披上了一张绿毯。仔细一看,川芎的幼苗已经破土而出,长势喜人。“稻芎轮作每年种植两季,在8月水稻收割完成后,土地不会闲置,而是紧接着栽插川芎。”据敖平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龚航介绍,今年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如果早早栽插下去,川芎发芽过快,幼苗易受灼烧枯死。所以种植户、合作社都推迟了栽插时间。“这个片区的早稻是一个月前收割的,直到9月初天气稍微合适了,种植户才陆续栽插川芎。”

  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彭州道地药材,敖平镇的川芎久负盛名。敖平镇在有效保障粮食稳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提升耕地容积率,通过稻芎、稻蔬轮作等粮经复合模式,大大提高田地效益。目前,全镇共有4万亩田地用于“稻芎轮作”,按川芎(干货)市场价18元1公斤计算,每亩收成300至350公斤,农户每亩地将增加5400元至6300元左右收入。

  记者 陈泳

来源:成都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