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川网推荐  >  视频

【非遗“新生”㊹】“绣”出来的婚礼 就是这么潮

2024年10月17日 20:37:32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王敏琳

  彝绣被誉为“绽放在指尖上的花朵”。2021年,彝族刺绣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绣以红、黄、黑为三大原色,技法粗犷,色彩浓烈,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独特民俗风情,是穿在身上的民族文化符号。

  阿衣金金,作为一位国家级非遗项目彝绣的90后绣娘,在尝试过餐饮等小本生意后,最终重新拾起彝族刺绣技艺。在凉山州甘洛县妇联举办的彝绣培训中,她深刻感受到了彝绣的发展潜力,从此,全身心投入这一行业。

  彝绣通常用于装点服饰,但彝绣服装对外地游客而言实用性不高。阿衣金金意识到,只有不断丰富拓展彝绣产品,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门技艺。她尝试将彝绣融入卡包、抽纸盒、手机包等文创产品。这些产品既有实用价值,又体现彝族文化的生活美学,更受外地游客喜爱,比如彝绣包的月销量便能达到五六十单。

  阿衣金金一边带动当地绣娘的增收,一边利用电商平台努力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她的团队中已经有30多位绣娘。在参与彝绣制作的过程中,她们不仅获得了额外的收入,也传承了彝族刺绣技艺。在她的带动下,几位宝妈相继加入直播带货,将绣品销往全国各地,网络销量约占总销量的50%。

  除了文创+电商模式,阿衣金金在彝绣的创新传承道路上并未止步。她注意到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文化自信的增强,许多新人都会把迎亲的轿车装点得充满民族特色,正巧甘洛县的彝族新人也有这样的需求,她便大胆开发了适用于婚车装饰使用的彝绣产品,如香包、衣袖带和身着彝族盛装的人偶。这些创新不仅大大拓展了彝绣文创产品的应用场景,也为当地的婚庆市场增添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我的时间和青春几乎都放在了彝绣上面。”阿衣金金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彝绣带给了更多人,在她看来,不仅获得了成就感,更是对彝绣的传承。

  统筹:楚彦 廖小龙 王雪意

  文案:黄成群

  拍摄:杨译焮 王雪意

  剪辑:王雪意

  设计:何如冰

更多精彩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