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成都多位市民“打野”捡“香菇” 有人吃后出现不良反应

2024年10月18日 07:45:40 来源:成都商报 记者 闫晓峰 编辑:王敏琳

  近日,一种特别的“香菇”在成都“打野”圈受到关注。不少人在一些树林里发现了外观酷似香菇的成片野生菌。但也有人表示,采食后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

  对此,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栽培与生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小林表示,不建议采食。

  ■“打野”爱好者:有人吃完“香菇”后头晕呕吐

  10月17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香菇”多长在腐叶较多的泥土里,伞盖为黄褐色,与食用香菇大小相近,掰开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菌类气味。

  从社交平台众多网友分享的图片来看,该“香菇”菌盖光滑呈黄褐色,菌盖下方有放射状菌褶,菌柄呈白色,与成人手指大小相近,乍一看与食用香菇十分相似,通常成片生长在腐叶较多的树林里,因此成为“打野”爱好者的新目标。

  随着采食“香菇”的热潮在众多“打野”群中传开,该“香菇”的食用体验因人而异,有的人觉得味道鲜美,也有的人表示食用后头晕、呕吐。

  市民詹女士称,她曾采食过这一野生菌,食用后半小时就觉得胃不舒服。经过此事之后,詹女士对于野生菌的采食更加谨慎,尽可能地提醒身边的人不要轻易采食陌生的野生菌。

  还有市民反映,多次食用该野生菌之后,出现了头晕、腹泻等症状。

  另一“打野”爱好者全术军透露,这一野生菌是在月初出现的,成都双流、龙泉等地的树林里均有生长,“一般成片出现在有腐叶的地方,一片就能捡三四斤。”全术军所在的“打野”爱好者群内,据其所知有十几人采食了这种野生菌,其中一部分人出现了不良反应。“群里面已经相互通知了,没有再采食这种野生菌。”

  ■专家:

  需要对其检测,不建议采食

  有野生菌爱好者表示,已将这一“香菇”送检,“我们前两天将其送往昆明植物研究所进行检测,目前还未确定这一野生菌种属,不排除是一个尚未被记录的新物种的可能性。”“打野”爱好者陈飞阳告诉记者。

  该野生菌到底是何品种?有无毒性?记者向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咨询,并将“打野”爱好者拾得的样本送往研究所进行DNA检测。研究所栽培与生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小林表示,根据图片难以判断该野生菌的准确种属,“但也不是我们最常见到的一类”,其表示还需要进行DNA检测,在获得检测结果前,建议市民不要采食。

  记者 闫晓峰

  提醒:

  牢记“四不吃” 误食后及时送医就诊

  实际上,除了专业人士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多方鉴别外,目前没有哪种方法能百分之百识别出野外的毒蘑菇或者“香菇”。

  因此,建议大家不要采食。同时牢记“四不吃”:不认识的不吃,杂菌混煮不吃,喝酒配菌不吃,太小的菌不吃。

  如果误食了怎么办?

  第一,停止进食,并拨打120送医就诊。

  第二,及时催吐。需要注意的是,孕妇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人为催吐,否则易引起窒息。

  第三,保留样本。保留中毒发生前食用的野生菌样品及呕吐排泄物,以备专业机构检验后供医疗救治参考。

  第四,防止脱水。可饮用少量糖盐水,防止因脱水导致休克。

  (据央视新闻)

来源:成都商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