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川网推荐  >  视频

【非遗“新生”㊻】布上生花 合作社里的“致富经”

2024年11月01日 00:09:0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许成嵩

  傈僳族传统服饰多由一种叫“火草”的植物加工纺织而成,而服饰上的精美刺绣又以火草布为载体,两相融合,美美与共。

  火草织布技艺是傈僳族古老的纺织工艺,是指用“火草”或“火麻”抡成线,再用织布架织成布匹的技艺,期间要经过割、晒、淋、泡、理、漂、绕、纺织等20多道工序。2014年,传统棉纺织技艺(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傈僳族刺绣则主要绣在火草布上。2011年,傈僳族刺绣技艺被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傈僳火草麻布制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熊国秀说:“早先,傈僳族没有(书面)文化,是用刺绣花纹来记载傈僳族的迁徙之路的。那些大波浪、小波浪的花纹,都是绣出来的迁徙历史。”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民俗从现代生活中淡出,掌握火草织布技艺和愿意传承的人越来越少,这门手艺几乎20余年无人问津。

  2016年,熊国秀成立了傈僳火草麻布制作专业合作社。党政各级部门和妇联组织给予大力支持,积极组织培训,邀请专家老师来教授专业技艺、启发文创思路。

  80后傈僳族妇女李燕是该专合社非遗工坊的负责人。在她看来,以前的刺绣产品和社会融合得不够好。她和合作社姐妹们尝试将刺绣加工成现代文创,开发了杯垫、茶器、围巾、包包等新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保留了傈僳刺绣的精美和独特,还融入了现代元素,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正在逐步打开市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们将傈僳族的吉祥物——健弥香包玩出了新花样。在傈僳语中,“健弥”(Cimi)意为“猴子”,香包可驱散蚊虫,健弥香包以形如小猴的最具特色,通常缝在儿童衣帽上,寄托祝福。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健弥香包也与时俱进,变成了车挂、手串等饰品。

  最让李燕和合作社姐妹们自豪的是,她们制作的健弥香包成功进入四川伴手礼决赛,成为凉山唯一一家获奖的文创产品!这标志着傈僳刺绣技艺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也为大家传承非遗带来了更多的信心和动力。

  如今,合作社的妇女们在农事与家务闲暇之时,更加热衷于采摘火草火麻、纺织布匹、刺绣香包等小物件。老祖宗留下的非遗技艺重新成为了傈僳儿女劳动致富的看家本领;经纬纵横,一针一线,火草麻布上的斑斓色彩也重新开始记录傈僳族致富奔康的当代史。

  李燕说,希望以后能多向老一辈学习,把好的刺绣传承下去,同时,也要跟年轻人一起学习能跟社会接轨的新鲜的优秀的方面,更好地把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和傈僳族刺绣技艺传承下去。

  统筹:楚彦 廖小龙 王雪意

  文案:黄成群

  拍摄:杨译焮 王雪意

  剪辑:王雪意

  设计:何如冰

更多精彩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