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丽马尔康 宜居宜业美家园
2024年11月19日 23:10:42 来源:阿坝日报 作者 王维燕 编辑:许成嵩
在川西大地,马尔康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魅力。自入冬以来,随着气温下降,马尔康变换成一幅金黄、赤红、橙黄、翠绿的多彩画卷。梭磨河峡谷两岸村寨错落有致,村民们忙丰收的身影与这片美丽的土地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马尔康市拥有广阔的草原和森林资源,草原面积达427.74万亩、森林面积达342.6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34.56%。每年4月,马尔康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为大地增添新绿。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从“山水林田湖草沙、绿色低碳产业、民生福祉、生态治理、城乡环境”等方面推进美丽马尔康建设。
一直以来,马尔康市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977.37平方公里,高效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编制,设立马尔康松岗自然保护区和四川省梭磨河森林公园两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143754.39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1.7%;深入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落实国有林和天然林管护任务。同时,健全河(湖)长制组织体系,深化“河(湖)长+检察长+警长”三长协作,严厉打击涉水违法行为,引导全民参与河湖保护,水生态持续向好。
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为群众提供了宜居宜业的生活条件,马尔康不仅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更致力推动城市更新,高水平建设宜居城市。
——塑造精致靓丽的城市风貌。全力打好老旧小区改造“升级战”,提升城市功能;制定《城市更新工作方案及项目清单》,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全力打造净美宜居人居环境。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设施设备更新维修,建设乡镇级污水处理厂;深入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多个垃圾处理设施,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统筹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注重提升城市特色风貌。投入资金对建筑外立面进行提升整治、围墙改造和建筑亮化,体现马尔康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
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遍地美”,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环节,马尔康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着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强化乡村全面振兴。围绕特色农牧业产业体系,发展七大主导产业,深化院地、校地科技合作,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示范村。依托物流加工基地等载体,推动特色农牧林产品商贸物流发展。
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不仅能让当地群众享有生态福祉,还能为马尔康发展生态旅游提供良机。近年来,马尔康市紧扣“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目标,做好“六道加法”,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城市新地标。以“旅游+文创”手法开发文创产品,统筹推进相关产业发展,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实践。今年国庆期间,马尔康市在嘉绒朗玛街举办“时代华章 宝藏之韵”非遗展,展示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城市建设成果,全市吸引游客50939人次、同比增长21.33%,实现旅游收入2546.96万元、同比增长21.34%。
在绿色打底的画卷上展望未来,马尔康市将持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双碳”战略布局,到 2035 年,实现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全省领先,进一步推动美丽马尔康建设。(王维燕)
(来源:阿坝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