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入选eVTOL试点城市 再看低空经济为何能爆发?
2024年11月19日 23:58:20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刘杨 编辑:许成嵩
11月18日,一个重要论坛召开,国内六座城市随之直接“起飞”。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在2024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六个城市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试点文件对航线和区域都有相关规划,对600米以下空域授权部分地方政府。
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六座城市这次“入围”,也让低空经济这个新赛道再次升温。为何是这六座城市,或许,与这些城市抢先布局有关。
2023年,合肥出台《合肥市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今年7月,杭州印发《杭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通过推进“基础网”“航线网”“飞服网”建设,到2027年,建成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275个以上,开通低空航线500条以上。成都,凭借具备“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以及中航无人机、腾盾科技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上下游企业,奋力建设西部低空经济中心……
这次六座城市提前试点,无疑将助力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进一步提质增速,在未来,也将更快地深度改变城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低空经济是典型的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从六座城市入选eVTOL试点,不妨再次探究低空经济爆发背后动因。
低空经济
为经济社会发展蓄积新动能
所谓低空经济,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与更多经济社会活动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容纳并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国家从战略高度出发,正式确立了低空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角色与重要地位。
全国范围内,各大城市积极竞逐“天空之城”,科技企业纷纷在低空飞行器上投入研发力量,这一热烈景象让2024年成为“低空经济元年”。11月,从在珠海召开的航展和上海举行的第七届进博会上,就能感受到这股热潮。
首次设立了低空经济馆,无疑是珠海航展上的一大看点。展馆里,四川沃飞长空瞄准“城市空中交通”,参展AE200航空器,这也是目前热门的纯电动有人驾驶载人eVTOL。据了解,eVTOL这类飞行器被普遍认为是未来城市出行的热门选择;小鹏汽车作为新能源车企,带来“陆地航母”飞行汽车,不仅现场完成首次公开试飞,还签下2008台的“大单”;航天时代低空科技有限公司参展“九天航驭”—新一代智能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可在5平方公里区域内同时监控500架无人机……在低空经济馆里,近百家低空经济企业现场比价格、聊合作,超100款无人装备参展参演,这样的“体量”再次印证低空经济这个万亿赛道已经“卷飞了”。与此同时,现场的参展企业有腾盾、沃飞等这样的“新力量”,也有小鹏、广汽、吉利这样的热门车企,更有众多“国”字头央企赫然在列。从产品类型到企业数量,都揭示出珠海航展上低空经济十分火热。
在上海进博会上,也首设了“未来低空出行”专区。御风未来、时的科技等低空经济企业同样带来了eVTOL样机。值得一提的是,沃兰特收获意向订单超165架,而御风未来则与浦银金租达成战略合作,后者意向订单规模超10亿元,可以说不少企业都满载而归。
这两大国内顶级国际盛会上,均首次设立与低空经济相关的专区,众多参展企业在展会上频频斩获“大额订单”,这一连串的信号预示着低空经济发展还将乘势而飞。
事实上,低空经济之所以能如此“展翅翱翔”,其背后的推动因素同样是丰富多样的。
从国家层面看,发展低空经济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在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入了国家战略。在这之后,与低空经济相关的多个政策也接连出台。在地方上,现在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不难看出,低空经济的高速发展深受政策的“红利”。
从科技创新看,国家航空航天技术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日益成熟,这些利好“条件”也为低空飞行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神舟”问天、“嫦娥”揽月、“祝融”探火、“北斗”组网……浩瀚宇宙留下了中国科技力量身影,大量创新性的航天技术也匹配到了低空飞行中。再看新能源发展,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已突破1000万辆。因为涉及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及电控系统等多个学科、产业,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新技术同样也契合低空飞行技术需要。比如,低空飞行器采用电力驱动,汽车的固态电池就是低空飞行的重要动力源。
再从生产生活看,农林植保、消防救援等领域对低空飞行需求不低。在农业领域中,无人机施肥、种植已经日渐成为常态;在城市安防里,无人机可以实现空中巡逻、快速响应,既实现大面积快速巡查,还能节约人力;在物流领域发展低空经济,能有效规避自然条件的限制,破解部分地区物流时效的短板……
低空经济爆发成为“新风口”,是我国经济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特别是我国在自主创新的驱动下,科技实力持续飞跃,众多科研成果加速且精准地融入生产实践,这一进程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低空经济”的强势崛起。
成都作为试点城市
竞逐“天空之城”优势明显
此次论坛发布的六个城市里,成都入选试点城市,并不意外。
今年9月19日,2024中国(成都)国际低空经济合作伙伴大会暨2024成都国际低空装备及服务博览会在成都召开。分享会上,众多行业“大咖”就点出了成都竞逐“天空之城”的优势。
“成都低空经济上游、中游、下游‘链接力’指数均与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共同处在全国第一梯队。”作为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 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院长、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剑在会上对成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他眼里,成都优势十分明显:拥有较为完整的航空产业总体设计、总装制造、系统集成和试验验证体系;60余所高等院校,人才资源十分丰富;成都开阔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提供了优渥的空域资源……
而此次成都获得600米以下空域授权,可以预见,将进一步推动成都在物流、载人运输方面的爆发。从布局到成为首批试点城市,成都等待这一刻已经久矣。
如果细看成都低空经济发展历程,也更能明白“入局”这一刻的欣喜。自2022年,成都就密集出台了相关政策,如《成都市促进工业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实施细则》《成都高新区低空经济发展规划(2024—2028)》(征求意见稿)等;在产业招引上,聚集了纵横股份、沃飞长空等9家整机制造业企业和110家上下游企业;在基础设施上,除淮州机场外,成都还拥有新津、崇州天宫、龙泉驿洛带、都江堰青城山其他4个通用机场,占地面积350余亩的青城山机场已完成备案……
今年6月,从洛带通用机场起飞,按照2条路线执行成都市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飞行任务的场景还让人记忆犹新。此次验证飞行顺利完成,无疑为成都在之后商业化飞行中的安全管理、航线开行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成都又印发《成都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放在此次成都成为六座试点城市之一的背景下,尤为适时且“恰如其分”。根据行动方案,成都将在实施空域使用增效行动6个方面,按照24条具体举措入手,目标在2026年让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相关数据显示,成都2023年工业无人机产业链收入已超过100亿元。而按行动方案,到2025年,成都低空全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面对万亿市场,成都凭借自身良好资源优势,加速低空经济“入场”,完全有机会从低空经济这块大蛋糕中取得亮眼成就。
想象一下,打着“飞的”出门上班、物流运输从地上飞上天空……这些曾经存在于电影中的低空场景不久就将走进现实。未来,成都的天空将越发“忙碌”,市民生活的幸福体验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角逐“天空之城”,无论是成都还是国内其他城市,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选项”,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动力。
低空经济,为何能爆发?一组组数据,一个个科研“成果”,似乎已经让这个答案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记者 刘杨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