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本网原创

【镜观四川】“布”一样的四川非遗!寻常草木“染”出斑斓世界

2024年12月08日 18:53:11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李举涛 编辑:卢永洪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李举涛 摄影报道

  一块白布,一扎红线,一缸染料。精心勾勒的画布间,植物的天然底色晕染沉淀,沁润出别具匠心的文化魅力。仲冬时节,记者走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扎染传承人王永清,感受这项“布”一样的非遗。

  扎染是中国传统的四大手工印染技艺之一,是将织物部分扎结起来染色从而产生图案的一种染色方法。历经千年,扎染技艺流传于世,却因不同区域而不尽相同。作为四川扎染的重要分支,峨眉扎染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除了传统的蓝白两色外,峨眉扎染还能染出很多丰富的色彩。”王永清举例,比如决明子就能染成棕色,银杏叶可染成黄色,紫草可染成紫色。在她看来,峨眉扎染,百草可染,这得益于峨眉山丰富的植被种类为扎染提供了染料宝库。

  在峨眉扎染工坊,陈列着姜黄、艾草、虎杖、石榴皮等各种染料配方。“中药材、植物种子,甚至洋葱皮等生活废弃物,都可作料。”以扎染为舞30余载,王永清在千百次的探索试验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调料如何选择、比例如何分配、时间如何掌控,她都了然于胸。如今,王永清已试验出上百种染料,常用的有三四十种。

  而除了在色彩上做文章,王永清还将扎染工艺与地方文化元素相融合,染制出大熊猫、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图案,并广泛用于服饰、文创产品等方面,得到中外游客广泛赞誉。

  幽静的工坊院坝内,王永清铺开一块白布,以布为纸绘制画稿。经过缝制、扎结、染色、拆线等多道工序后,一只栩栩如生的大熊猫便跃然布上。

  2023年,峨眉扎染传统技艺获评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王永清将工坊打造成研学基地,并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这项美丽的中华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发展。

1 拆线_副本.jpg

拆线

2 成品展示_副本.jpg

成品展示

3 峨眉扎染吸引大学生慕名前来体验_副本.jpg

峨眉扎染吸引大学生慕名前来体验

4峨眉扎染作品乐山大佛_副本.jpg

峨眉扎染作品乐山大佛

5 缝制_副本.jpg

缝制

6染色_副本.jpg

染色

7染色中_副本.jpg

染色中

8现场展示扎染技艺_副本.jpg

现场展示扎染技艺

9用于扎染的染料.jpg

用于扎染的染料

91扎结_副本.jpg

扎结

92扎染作品_副本.jpg

扎染作品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