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市州新闻

人送外号“打拐英雄” 他是怎么练成的?

2024年12月14日 12:47:44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谢川霞 编辑:曾璐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谢川霞 摄影报道

  “找儿子,又没有娃儿照片,怎么办?”

  “去找胡警官,他晓得咋处理。”“去找胡警官,他找到了好多孩子了。”

  在寻亲的短视频评论里,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对话。

  胡警官是谁?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联系采访到了这位主人公。

  群众身边的胡警官:把办公地点挂在网上

  原来,网友口中的“胡警官”,是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的教导员胡祥雨。45岁的他,从2019年开始负责打拐寻亲工作,至今找回失踪被拐人员715名,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省最美基层民警”,他被寻亲者亲切称为“打拐英雄”。

  只要在短视频平台搜索,便能找到胡祥雨发布的工作室所在地、手机号等信息。

寻亲人到工作室找胡祥雨(记者拍)_副本.png

寻亲人到工作室找胡祥雨

  12月13日,记者和胡祥雨约在长虹大道北段144号采访。走到大门口,恰巧碰到一位来自内江的妈妈前来找胡警官,保安看到这位妈妈手里拿着寻亲的牌子,还没等她开口,保安就主动给胡祥雨打去电话询问其是否在工作室。“虽然这是一处各部门集中办公区域,但寻亲人随时能直接进来找我,保安也清楚这事儿,不会阻拦。”胡祥雨说。

  “胡祥雨工作室”设在办公楼的一楼,沙发、桌椅、饮用水等接待寻亲者的硬件设施一应俱全。疑似失踪/被拐人员采样申请书、采血卡也是工作室常备物品。“每一个寻亲人的背后,都是一个期盼团聚的家庭,来到这里,希望给他们提供一个温馨的环境。要是有信息没有录入打拐信息库的,我就在工作室帮他们采集了,一并送去入库,可以减少他们不少麻烦。”胡祥雨说,更重要的是想让大家感受 “民警时刻在身边”的安全感。至今,“胡祥雨工作室”采集录入疑似涉拐DNA血样信息5000余份。

胡祥雨正在介绍放在工作室的采血卡(记者拍)_副本.png

胡祥雨正在介绍放在工作室的采血卡

  暖心是“胡祥雨工作室”的代名词。目前,工作室也成为了举办团圆认亲仪式的地点。今年,工作室已找回180名被拐儿童,在此举行36场认亲仪式。

  在12月12日举行的四川版“失孤”妈妈与被拐38年的儿子曾文豪的认亲仪式上,记者看到工作室的墙上贴满了寻亲牌子,期间还有不少志愿者前来帮忙布置。“大多认亲仪式都会有媒体来报道,我们会主动让寻亲人粘贴宣传牌子,也是增加曝光的机会。”胡祥雨说,大家把这里当作一个沾沾喜气、传递希望的地方。

  据介绍,“胡祥雨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联动民警和社会力量反拐寻亲,吸引了全国各地1000多位志愿者加入这个反拐寻亲的团队,“工作室也成了一个大家线下交流信息、互相激励的地点。”

  为了收集更多打拐线索,胡祥雨还在短视频平台开通了个人账户。“这是除了线下的另一扇窗口,只要有需要都可以私信找到我。”工作之余,他便在网络平台开展宣传、收集线索初查、样本采集等工作。现在,胡祥雨的手机里有6500余个寻亲微信好友、200余个寻亲群组,平均每天会接到数百个寻亲求助信息。今年1-11月,工作室面向全国失散家庭和寻亲儿童开展工作筛查,收到有价值的寻亲线索3500余条。

  不断钻研“撒网”的胡警官:5年找回失踪被拐人员715名

  “反拐寻亲看似简单,真正做起来却困难重重。”胡祥雨说,

  一方面,所寻找的人与亲人离散年代久远,大多数寻人线索都只是一个模糊的地名、人名,甚至是乳名绰号,特别是被拐儿童,没有照片、没有记忆,再加之社会变迁,很难找到突破口。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精准指向,想要在茫茫人海中查找、分析、比对,进而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十分艰巨枯燥。

  胡祥雨列举寻找被拐38年的曾文豪的例子,他和另外4名专家在全国系统筛查了10多次,才找到疑似曾文豪的人员。“曾文豪质量最高的一张照片是他一岁时的一张75度仰角的照片,我们就根据这张照片和他出生的信息逐省逐省筛查。”胡祥雨说,筛查就像撒网一样,每个省就像一个池,要“逐省撒网”筛查。照片、生日这些信息是网,很多时候信息偏差,导致织的“网”就是错的,“比如年龄,我们就会将他年龄上下浮动三岁作为筛查条件,再次重复‘撒网’。”

  胡祥雨说,曾文豪是幸运的,找其他孩子时,有时想尽所有办法,用上一切技术手段,也不一定有结果。

  望着寻亲群众的如山重托和期盼眼神,胡祥雨下定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尽可能让每一个离散家庭圆梦。他立足反拐寻亲具体线索核查,积极整合DNA研判、互联网、公安大数据、人像比对等各类科技资源,不断练就过硬技能。期间,他运用自己所学,运用人像比对技术还连续侦破3起沉积二十年以上的命案积案。

  据了解,5年来,胡祥雨找回失踪被拐人员715名,胡祥雨收到了300多面锦旗、300余封感谢信。

胡祥雨和寻亲人沟通筛查研判情况(记者拍)_副本.jpg

胡祥雨和寻亲人沟通筛查研判情况

  充当“树洞”、开展心理疏导的胡警官:实现团圆也要“考手艺”

  “找到孩子只是复杂工作的第一步。相比前期查找工作,后期心理劝导工作更‘考手艺’。”为避免引发失踪被拐儿童与原生、收养家庭之间的矛盾纠纷,胡祥雨会反复通过短信、电话、微信与失踪被拐儿童及其家庭成员保持联络,循序渐进开展思想劝慰和心理疏导工作。

  团圆之前,胡祥雨常常需要花很长时间去说服一些当事人。

  1998年,2岁女孩唐冉(化名)在安县(现为绵阳市安州区)的一所幼儿园门口失踪。直到2020年初,河北女孩芸芸(化名)的DNA信息与唐某夫妻高度吻合。胡祥雨第一时间给失踪女孩的母亲打去电话,电话那头的母亲“蒙了”,激动得大哭了一场。芸芸也“很蒙”,在质询养父母得到肯定答案后,却告诉胡祥雨:“现在挺好,不想认回亲生父母。”

  胡祥雨一边安慰寻子心切的唐某夫妻,一边坚持给芸芸做思想工作,每天在微信上关心她的生活状况,转达离散家人的思念。7个月后,芸芸的心结终于解开了。当年8月,胡祥雨带领唐某夫妻飞赴北京,代表绵阳公安为他们举行认亲仪式,一个破碎22年的家庭从此圆满了。

  在团圆之后,他也密切关注团圆家庭的动态。“像是小高、芸芸这些孩子,一直保持联系,他们生活工作中有烦恼也会找我倾诉,我也会想办法帮他们出主意。”胡祥雨说。

  “接下来,我会不断拥抱科技,学更多的筛查研判技巧,让爱更好回家。”胡祥雨深知,要走的路还有很长、要帮的人还有很多,“我会将打拐寻亲这件事一如既往做下去。”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