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 这个社区的银发族有自己的幸福“食”光丨市井里的万千气象[52]
2024年12月23日 10:39:29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周琼 邱可欣 编辑:张妍
【开栏语】
在这片土地上
当我们聊起幸福
聊的不仅是悠远流转的千年时光
也是人来人往的春熙路、微醺的玉林小酒馆、信步闲适的府南河
更是灯火不熄里奋力擘画的科创高地、雪山下公园城市的未来
在这里
多元性已成兼容并包的缩影
慢节奏就是安逸生活的表达
加速度则为发展动能的注脚
而幸福
便不再只是字里行间的宏大叙事
更是千家万户的真情实感 是市井街巷里的烟火人间
2024年,四川新闻网推出特别策划《市井里的万千气象》。带您走街串巷,去聆听街巷里的烟火故事,破解幸福城市的养成密码,读懂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一起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周琼 邱可欣 摄影报道
红烧肉、土豆肉丝、麻婆豆腐、清炒时蔬……深冬时节,街道上寒冷萧肃,而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文翁社区的马蹄花川菜馆内,饭菜飘香,热气腾腾,不少老年人正在排队购买午餐,两荤一素仅花费8元钱。
位于马蹄花川菜馆的文翁社区为老服务助餐点
这是文翁社区特有的为老服务助餐点,老年人不仅可以在这里享受低价优质的午餐,还可以去社区的“文翁食室”购买合口味的面包糕点,共赴一场色香味俱全的“文翁家宴”……
一日三餐,银发族的幸福“食”光如何被暖心保障?听,文翁社区的“社区合伙人”有话说。
一个助餐点:8元一餐的幸福“食”光
在成都市中心的文翁社区,正是城市里“烟火气”最浓厚的地方之一,在大大小小的70个老旧小区院落里,居住着居民1.8万人。其中,8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近千人。
这么多老年人,怎么办?“前期我们也进行了调研,很多老年人都告诉我们,希望修建老年食堂。”文翁社区党委书记孙玉凤告诉记者,“其实不是说有很多老年人没办法做饭,而是他们对保持身心健康、适当的社会交往及情感互动有强烈需求。”
于是,“社区合伙人”老年人助餐服务项目的招募行动,在文翁社区紧锣密鼓地展开。
在文翁社区的街道两旁走一走,辖区20条街道上,大大小小的饭店有上百家,当社区“招募令”发布的时候,商家们也都积极报名参与其中。
“合伙人”怎么选?社区的目标很明确:首先要有独立的服务区域,其次是合伙人要有公益心。“我们都知道,给老年人的饭菜,不可能以赚钱为目的。所以,我们希望这个‘合伙人’一定是要有这颗‘公益心’的。”孙玉凤说。
于是,在社区的重重筛选下,“马蹄花川菜馆”脱颖而出,成为了社区助餐点“合伙人”。店铺老板出资装修助餐点,购买餐车、餐具,提供共享厨房、厨师等,同时,社区党建联盟单位中铁13局购买桌椅与电视机,社会组织又制作了助餐相关的制度、招牌……在多方单位帮助下,助餐点,在2023年9月正式开始运营。
小而美,是对马蹄花川菜馆的“文翁社区为老服务助餐点”最好的评价。20余平方米的独立区域,6张餐桌有序摆放,可容纳20余人同时就餐,墙面是助老宣传语录和菜谱,门口摆放着一辆小餐车,每日营养搭配的4份菜就摆放在餐车上,一揭开保温锅盖,香气扑鼻。
“这儿的菜很耙,我咬得动,很便宜,也好吃。”12点,85岁的社区居民陈奶奶准时出现在助餐点,她的孩子们都去上班了,家里只有她一个人,所以她基本每天都会来助餐点吃饭。76岁的居民袁大爷则对记者说:“我收入不高,又不会做饭,一顿要吃2碗饭,8元钱的午餐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
“我们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基本无盈利。菜都煮的比较软,清淡,适合老年人的口味。”马蹄花川菜馆的老板马涌告诉记者,该助餐点针对75岁及以上、户口在文翁社区的老年人提供8元一人的爱心午餐服务,夏天高峰时期助餐点坐满了人,最近冬天老年人们大多是打包回家,平均每天中午可以接待20余个老年人。
“虽然人很少,但是他们年龄都大了,看到他们下来了,我们就知道他们每天状态都好,也就安心了。”马涌说。
位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文翁食室
一顿家宴:融入邻里的幸福时光
此外,社区还尝试将多种餐饮方式相结合,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0平方米过道建设成为“文翁食室”,引入辖区面包店作为“合伙人”,每天生产销售无糖面包、蔬菜包等糕点,同时“合伙人”将10%的收益缴纳到社区基金,为社区助餐服务持续性提供了经济支持。
“解决了就餐需求问题,就餐需求背后的问题让我们思考了很久,怎么才能够让老年人有更多的社会交流?”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头脑风暴下,代表团圆和热闹的“文翁家宴”就此产生:由社区网格支部书记牵头的“合伙人”在老党员工作室制作美食,邀请网格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赴家宴。
“我们社区有13个网格支部,每个支部我们会通过社区基金支持500元,美食均由我们的‘合伙人’志愿者自己购买自己制作,要求每年每个支部至少举行一次这样的家宴活动。”孙玉凤告诉记者,借着温馨的家宴活动,社区还将主题教育、健康讲座、反诈宣传等社区教育融入其中,提升老年人的认知。截至目前,今年已组织了20场“文翁家宴”活动,有200余位老人参与其中。
文翁家宴
“原来社区还有这么多和我聊得来的老人,这个平台让我走出来了。”社区居民王婆婆以前很少下楼与人交往,自从参加了“文翁家宴”后,左邻右舍的老年人都成了她的朋友,“现在下楼有人聊天了,很开心,很幸福。”
“从助餐点运营以来的一年的时间,我确实感觉到社区的老年人们更活跃了,更有归属感了。”孙玉凤表示,未来,文翁社区将以助餐服务为契机,持续聚焦老年人服务需求,探索通过社区基金等方式进一步盘活社区资源,不断提高助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希望带给更多的老年人一个安逸舒适的幸福生活。”
【记者手记】
一日三餐,是人们生活最普通的需求,却关系着老人最实在的满足感。
从“热气腾腾”的助餐点解决吃饭到“热热闹闹”的家宴上吃一顿好饭,文翁社区的“社区合伙人”们让老年助餐“助”在吃上,也“助”到人心里。在这里,归属感和幸福感从不缺少。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文翁社区的助老服务依旧会持续“热”,银发族不仅有幸福“食”光,更有幸福时光。
出品人:方埜
总监制:雷和斌
策划:戴璐岭
本期记者:周琼 邱可欣
视频拍摄/剪辑:邱可欣
美编:何如冰
特别鸣谢:青羊区少城街道文翁社区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