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市州新闻

全市唯一!资阳安岳改革案例入选2024年度四川改革典型案例

2025年01月18日 11:21:50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王海静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日前,四川省委改革办发布2024年度四川改革典型案例评选结果,资阳市安岳县“创新‘园区总部+卫星工厂’发展模式 构建鞋服产业与群众就业互促互进新格局”案例,成功入选县级层面10个典型案例。

渝成制鞋产业园(潘政吉 摄)

本次入选的安岳案例,具体有着哪些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1月17日下午,走进安岳县,实地探访了这一改革模式的实践情况。

安岳安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厂房(沈伟 摄)

在安岳经济开发区,一排排现代化的厂房内,机器轰鸣,鞋服工人们正忙碌地赶制订单。这里,正是安岳鞋服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当被问及“园区总部+卫星工厂”发展模式带来的变化时,安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县工业园服务中心主任陈宇强介绍道:“园区企业在多个乡镇打造‘卫星工厂’,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这既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题,又让企业得以灵活地调配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一双双成品鞋正源源不断在安岳生产下线(潘政吉 摄)

随后,在位于永顺镇太和村的鞋面厂。这里,40余位村民正坐在各自的工位上,熟练地缝制着鞋面。“以前为了顾家,没法出去打工。现在家门口有了就业岗位,我既能照顾家里,又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村民蔡珍珍一边操作着机器,一边笑着竖起大拇指。在安岳县,像太和村经济鞋面厂这样的“卫星工厂”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驱动器,推动乡村“闲房”变“厂房”,“闲人”变“工人”,“闲产”变“资产”,构建起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良好格局。

太和村经济鞋面厂忙碌的生产线(周倩 摄)

据了解,制鞋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大背景下,安岳县依托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将制鞋产业发展作为稳定经济的重要引擎、促进就业的重要阵地、城乡融合的重要纽带,积极推行“园区总部+卫星工厂”模式,构建“全域鞋服”发展格局、“灵活就业”运行机制、“全链发力”人才体系,实现了稳增长、扩就业、强保障、促融合的良好效益,经验做法弥足珍贵。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安岳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安岳实现园区聚集鞋服企业113家,乡镇建立“卫星工厂”117家,带动就业1.9万余人,运动休闲鞋产业入列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安岳入选全省重点打造的四个百亿级体育产业聚集区。

2025年,安岳县将继续深化“园区总部+卫星工厂”的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扩大就业规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将鞋服产业打造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还将聚焦重点领域,持续攻坚突破,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岳新篇章。(供稿:安岳县融媒体中心 潘政吉)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