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返乡成都”系列活动举行

2025年01月26日 08:24:43 来源:成都商报 记者 闫晓峰 昌娟 王俊峰 赵雨欣 闫宇恒 编辑:许成嵩

  “我来到成都乡村创业之后,政府支持,媒体关注,周边村民不断鼓励,让我觉得这里就是家乡。”“今年准备在成都买房。”……近日,一场场座谈会在成都召开,围绕返乡成都并在成都创业、安居等话题,现场的企业家、“返乡人士”代表等纷纷发言,讨论氛围热切。一起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什么。

  关键词1:回家创业

  成都发布创业指南

  1月24日,“返乡成都——回家创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专题活动在金堂经济开发区招商中心举行,吸引了返乡代表、行业商协会等各界人士200余人参加。

  活动现场,成都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发布了创业指南以及《“返乡成都—回家创业”机会清单》,涵盖农业种养、绿色食品加工等19个细分领域198个优秀返乡创业项目,项目投资总额达75.7亿元,亿元以上项目14个。

  收到邀请后,陕西都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大城提前一天赶回成都,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创业代表,他从2020年成立公司以来,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承接过工程建设项目,“我觉得成都政府对建设项目的管理更加人性化,2022年公司在青白江建设施工的时候,政府部门在管控扬尘的同时,并未影响工程正常施工,让我感触很深!”

  作为返乡代表中的一员,来自甘肃、在成都创业近5年的戴超说:“成都更有归属感!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在乎的就是被看到、被认可,我来到成都乡村创业之后,政府支持,媒体关注,周边村民不断鼓励,让我觉得这里就是家乡。”

  关键词2:回家安居

  “今年准备在成都买房!”

  1月23日,2025年“返乡成都”座谈交流——“回家安居”专题活动在成都举办。来自各领域、各部门的企业家等同聚一堂,为成都发展建言,为城市进步献策,也为安居成都、投资兴业分享独到看法。

  在西藏工作40余年的张利全介绍,他是大邑人,每年只有过年期间才能返回成都,“现在了解到成都的发展情况后,准备将这些信息带到西藏,带到每一位在西藏工作的成都人当中,给他们提供返乡置业、创业的选择。”张利全告诉记者,2025年,他准备在成都市青羊区买一套房子。

  李明洋是吉林延边人,现就职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之所以能来到成都,一切皆缘于4年的成都读书生活。“成都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活力与包容,大街小巷、创意小店、潮流艺术展随处可见,年轻的创业者们也都激情满满,为城市注入了新鲜血液。”李明洋认为,这座城市的各类文化活动,实现了不同年龄、职业、地域的人士常常汇聚一堂,融合多元的风格,让他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在这里被尊重、被实现。如今,李明洋已在成都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关键词3:回家投资

  “家乡人民永远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

  1月23日下午,“投资盖碗茶”返乡企业家新春系列活动座谈交流会在成都机器人产业园举行。迪信通、清源粒子(北京)等40余位返乡川籍企业家齐聚,畅聊企业发展情况、共话成都投资新机遇。

  必胜航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地区副总经理李春霞谈到,“目前我们在低空应急救援等方面有很多经验和资源,今年计划在成渝、华东等地建立区域服务中心。”

  作为成都女婿,清源粒子(北京)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师涛谈到,“成都是核工业的摇篮,这为我们发展核医疗、核装备领域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计划建成先进粒子和核医学的产业集群,将成都建成全球核医学的产业第一高地。”

  成都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老乡们给的意见建议很好,“我们非常重视,都已一一记录,会马上请相关部门对接。春节后,邀请大家再次相聚。”

  “无论你们走多远,家乡永远是你们最温暖的港湾。无论你们身在何处,家乡人民永远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市投资促进局将全力筹办全市对外合作大会、首届“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等重大活动,围绕链主企业在蓉举办的“圈链融合”活动,统筹全市、联动部门、常态组织重产基金、专业投资人精准对接,持续构建城市投资品牌。

  关键词4:回家就业

  “当前返乡就业创业环境优势明显”

  1月23日下午,2025年“返乡成都”座谈交流——“回家就业”系列活动举行,数十位返乡本地就业代表、节后外出务工代表、返乡创业代表等齐聚一堂。

  邛崃市返乡创业代表周海涛表示,“当前返乡就业创业环境优势明显,政策支持力度大,市场机会多。”未来三年,他打算再引进5个猕猴桃新品种,将种植面积扩大至2500亩,通过标准化种植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商品率和附加值。

  46岁的李玉兰来自宜宾兴文县,“近几年,成都市各类技能大赛和职业竞赛都设置了家政服务或母婴护理项目,体现了妇联和社会对这个行业从业者的重视与肯定。”李玉兰介绍,通过成都市妇联和人社局组织的培训,她学习并积累了很多母婴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返乡实践青年大学生代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四学生王艺瑾介绍,成都是她梦想起航的地方。2021年她收到了当年北大的首封录取通知书。今年寒假,王艺瑾报名了北京大学和地方团委共同开展的2025年“力行计划”社会实践,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成都,在温江区天府街道学府社区,和实践团的小伙伴们一起脚踏实地走进基层、了解基层,期待为社区工作、基层治理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 闫晓峰 昌娟 王俊峰 赵雨欣 闫宇恒

来源:成都商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