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解锁《哪吒2》背后的成都创新密码
2025年02月07日 08:02:18 来源:成都商报 记者 彭祥萍 编辑:王敏琳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6日12时许,《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票房达到57.76亿元,超过《长津湖》的57.75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新的票房冠军!而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刷新,截至2月6日19时04分,其票房已突破60亿。
春节档超458万成都人涌入电影院,成都电影票房收入超2.18亿元,排名全国第三,创下历史新高。在春节档上映的影片中,最受成都观众喜爱的是《哪吒2》,总观影人次近250万。
五年磨一剑,炸裂的口碑背后,是每一处细节中的匠人精神,角色模型全部升级,场景从陈塘关扩展到更大的世界,仅特效镜头便达1900个,超越前作全片镜头总量。观众看到的不仅是视觉盛宴,亦是成都影视产业蓬勃的活力,更是中国动画的蜕变。
不断壮大的可可豆
与蓬勃发展的成都动漫市场
这部影片在成都备案,导演“饺子”是四川人,制作团队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位于成都高新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成都造”电影。社交媒体上不乏网友感叹,“成都又多了一个顶级IP”“成都不愧是哪吒老家”……
有从业者评价:“过去,成都在文化产业领域虽有一定基础,但缺乏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代表作。如今,《哪吒1》(即《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2》让世界看到了成都的实力。”
相比《哪吒1》,《哪吒2》的特效镜头近乎“疯狂”,创作团队的数量也多了一倍。导演饺子坦言,《哪吒2》特效制作量相当于2~3部动画电影。一位分镜设计师说:“陈塘关大战一分钟的打戏,美术概念就画了半年。哪吒腰带上的飘带,也改了七八版才通过。”
之所以可以笃定地称《哪吒2》为“成都造”,与背后一条“原生”动画制作产业链密切相关——从导演“饺子”所在的该片第一出品方可可豆动画,到电影中的特效、配音等多个环节,都有成都本土制作公司参与,比如参与过《流浪地球》系列视效制作的墨境天合,以及成都画心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千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都炬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其中不乏在国内影视特效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团队。
成都在影视特效这个细分领域的产业表现,也让外界看到了一种“潜在隐形冠军”的即视感。
还有为《哪吒1》和《哪吒2》担任配音的声娱文化,也在这几年发展成为集配音、音频后期制作、教育培训、有声IP孵化于一体的声音全案制作公司。
画心科技美术制作人王敏敏在游戏美术制作领域已有20多年经历,在其看来,曾经成都作为游戏美术外包基地,积累了大量制作经验和人才储备。如今,《哪吒2》是对成都动画产业人才的一次练兵与吸附,带动了更多人在成都投身于文化创作。
数据显示,成都影视行业从业者已逾10万人,在读影视专业学生达22万人。同时,成都这些年还通过开展影视工作培训、加强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了众多青年编剧、导演、表演、摄影、剪辑等专业人才。
川味元素拉满 将东方文化融入角色设计
若说被观众们格外偏爱的配角,不得不提呆萌迟钝的“结界兽”和太乙真人。“结界兽”的原型来源于三星堆的青铜人头像和金面具。而骑着和自己一样圆润的猪的太乙真人,则说着一口“川普”。
“哪吒”系列电影角色设计师申威说,在《哪吒2》里,不仅想把很多川渝文化融入其中,也希望把整个东方的文化瑰宝放入其中,设计的细节甚至考究到了妖怪的牙齿。“西方的妖怪和龙,尖牙大多是垂直的锥形。但中国古代的妖兽图鉴里,牙齿却是弯弯的。”
比如李靖和殷夫人身上的盔甲,用了中国青铜器上的纹样——饕餮纹;海妖身上的盔甲也颇有讲究。“我们研究了许多中国古代的战甲服饰,每一个海妖的战甲都是单独设计的。”申威表示,海妖里也有将领和普通士兵,身份不同,服饰也有所不同。
申威说,不同的人物设计和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他会从生活经验中总结灵感:“比如一个人特别爱吃,那么他的牙齿可能会特别大,或许会有龅牙;如果一个人性格比较内敛,那么他的眼睛和嘴巴可能会设计得很小。”
成都“含吒量”持续上升 动画融入现实
大银幕上的热度如今火到了线下!
近日,多个商圈“踩着风火轮”的哪吒雕塑让动画融入了现实,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而电影制作公司可可豆动画公司也成了新晋粉丝打卡地,更有“吒粉”上门“催更”。
“从《哪吒1》开始我就很喜欢,今年终于等到第二部,感觉越做越好了。我和我妈一起去看的电影,她的评价也很高。”前来可可豆动画公司打卡的朱女士告诉记者,她专程和70岁母亲从华阳赶车40分钟来凑热闹。
“相比《哪吒1》,《哪吒2》画面更加精美,虽然剧情和我们小时候看的故事不一样,但这种剧情的改编对年轻人更有启发和鼓励。”朱女士的母亲甘女士说。
除了可可豆动画公司,成都还有多个《哪吒2》打卡点。比如成都金融城双子塔摆放有哪吒大手办,晚上亮灯时还有哪吒敖丙携手拜年的动画。成都环球中心大堂,挂上了近10米高的巨型“哪吒”人形立牌,吸引众多网友打卡。此外,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区内的“哪吒”塑像栩栩如生,也吸引了很多人。
哪吒闹新春,繁华满锦城。《哪吒2》的持续火爆,成就了3岁的“百亿男主”,更见证着成都蓬勃的产业发展,描绘出这座城市的活力万千。成都发布
12年前,魔童哪吒从这里“下海”……
2013年夏日,成都创业路16号,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多了一支入孵团队——“饺克力”动画工作室。
12年间,从创业路到天府一街,从“饺克力”到“可可豆”,这支籍籍无名的创业团队在创新创业的成都,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发展,一路成就了现象级的“哪吒”动漫IP。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部冠军影片里的“成都内芯”。
从“饺克力”到“可可豆”
数媒基地“毕业”的“国漫之光”
位于成都创业路16号的火炬大厦,是《哪吒》主创团队逐梦启程的地方。
“缘于一次企业交流的机会,早在2010年结识了饺子和刘文章,当时就觉得他们对动画作品非常投入和执着。”提起当时“饺克力”动画工作室入孵基地时的场景,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负责人金泓宇至今记忆犹新,“数媒基地创立之时,是通过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整合,集聚一批动画、动漫、电影等在内的科技文化项目,挖掘初创团队,通过科技服务为他们赋能,‘饺克力’动画工作室也是其中之一。”
“相当于是创业项目的‘星探’,发掘他们,孵化他们,‘造星’成长加速。”入孵后的“饺克力们”,从政策咨询、房租减免、培训交流,再到业务对接、项目申报,基地提供了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在基地牵线搭桥下,‘饺克力’动画工作室顺利承接了包括武侯祠大庙会等一系列数字化产品。”金泓宇还透露了一个小“彩蛋”,成都创业者熟知的“科创通”的小诸葛形象以及宣传动画,正是出自饺子之手。
团队扎实的技术与创意功底,加上数媒基地的持续创业扶持,“饺克力”动画工作室在短时间里,实现了稳定快速发展,为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杜甫草堂等策划创作了宣传片,完成了武侯祠大庙会三国人物动画设计制作……
金泓宇透露:“他们刚来数媒基地时,只有饺子和刘文章两三人,使用3楼比较小的孵化场地,后来团队发展越来越快,扩充到10余人,搬到了5楼更大的创业空间。”
入孵3年后,“饺克力”靠着对动漫的热爱与坚持,以坚韧的精神克服了发展中的重重困难,获得了光线传媒彩条屋的投资,顺利从基地“毕业”,彼时已发展成为有几十人规模的稳定成长型团队,当初的工作室变成了现在的可可豆动画公司,成长为具备创作“电影级”动画的大型动画企业。
科技+文化
孕育现象级“哪吒”IP
从《哪吒1》到《哪吒2》,如今的可可豆动画已入驻成都的特色园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而在这里更是汇聚了众多参与《哪吒2》制作的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据了解,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已入驻腾讯新文创总部、完美天智游、爱奇艺潮流文化坊、原力动画、可可豆动画、同程智行等60余家企业,办公人员超6000人。提到团队的成长,饺子直言,成都不仅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也为团队提供了硬件保障。
参与影片特效制作的墨境天合视效总监邢明礼表示:“我们公司距离可可豆动画只有100米,这种近距离的面对面沟通,提高了创作效率,也提升了团队协作的质量。”这种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为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作为中西部数字文创产业高地,目前成都已聚集腾讯、抖音、西山居、咪咕音乐等数字文创相关企业6000余家,形成涵盖内容创作、内容分发、衍生服务等环节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科技与文化融合,优质IP不断涌现,最终诞生了《王者荣耀》《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现象级产品。
记者 彭祥萍
(来源:成都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