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成员总数达5个,有数量更有成色!
2025年02月26日 23:42:34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当现代产业步向精细分工和集聚发展,城市产业发展迎来集群的重要形态,为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供应着澎湃动能。来自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的一份产业集群“清单”显示,成都目前已拥有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级产业集群14个,省级产业集群20个,居西部第一。
有数量,更有成色。这座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正以“建圈强链”“立园满园”行动为牵引,通过精准补链、生态聚链、区域协同三大路径,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为内陆城市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精准补链 瞄准“断点”重塑产业韧性
去年9月25日,总投资630亿元的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在成都封顶。这条全省迄今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预计将于2026年10月实现量产,将带动成都成为全国最大的柔性面板生产基地。届时,“成都造”高端柔性屏全球市场占有率将提升至50%。
成都新型显示产业由此破局。链主企业选址成都,直接带动30余家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一条千亿级的产业链日渐清晰,一个全新的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产业集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主导产业链,推行“一条产业链、一名首席科学家、一家链主企业、一套扶持政策”模式,按图索骥引育链主链属企业、标杆项目。
以京东方项目为例,针对AMOLED面板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成都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由院士团队牵头技术攻关,成功吸引项目落地。
系统破解产业链薄弱环节的案例还有中核集团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园。在能源安全战略驱动下,成都联合中核集团打造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园,政府提供“首台套”装备应用场景支持,推动多项技术实现国产替代。
在成都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任务书”里,19条重点产业链、24个细分赛道均有目标:力争每条产业链、新赛道都形成1个具有产业引领力、区域带动力的高能级集群。截至目前,已引进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等先进制造业项目270个,补齐了部分产业链薄弱环节,集群影响力引领力得以提升。
生态聚链 培育产业创新“雨林”
先进制造业集群绝非“集而不合”。成都深谙“产业集群竞争本质是生态竞争”,以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投资基金、领军人才等为核心,构建起“5+N”的产业生态,推动创新要素深度耦合。目前已围绕重要集群招引链主企业130余家、创新平台820余个、产业基金20个、领军人才440余名。成都由此获评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试点。
在业已形成的这一产业创新“雨林”里,企业就近找到匹配的产业合作对象,共享集群带来的“阳光雨露”。在温江区,政府联合药明康德、华西医院打造生物医药CXO(研发外包)生态圈。通过共享实验室、临床资源库和MAH(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企业研发周期缩短30%。
透过不断壮大的集群规模,可一窥成都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竞争力。据悉,成都已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细分领域已培育发展形成高端软件与操作系统、智能终端、轨道交通3个5000亿级,新型材料、汽车制造2个2000亿级。
另有绿色食品、能源环保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大数据5个千亿级,创新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工业互联网、航空发动机5个500亿级和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工业无人机、高端医疗器械3个百亿级集群。氢能、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区域协同 从“单城突进”到“多极共振”
2024年年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入选。至此,成都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成员总数达到5个,数量为西部之最。
值得注意的是,除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以成都一市“冠名”,其它4个集群名称均是“成都+地市州”“成都+重庆”。这代表着成都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通过“研发在成都、制造在周边”“主链在都市圈、配套在成渝”的协作模式,构建跨区域产业共同体。
从“单城突进”到“多极共振”,成都先进制造业集群超越行政区划的限制,催生出诸多能级更高潜力更大的有形成果。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位列中国大陆第三、全球前十,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拥有中国首个完成200次发射的航天发射中心、亚洲最大的风洞群、世界最大的大型铸锻钢制造基地。
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具备水火核风光气六电并举及氢能的全产业体系研制能力,新一代“人造太阳”等国之重器就诞生于此;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2023年实现规模以上医药制造营收2700亿元,部分细分领域已具备代表国家与世界竞争之能力。
将建设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成都正在持续创建更多高能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赛道上冲刺。产业聚链成群、区域协同共建和抓好集群培育是城市下一步集群创建工作的三个发力点。
“成都力争3年内7—10个赛道进入全国前三,推进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能级跃升,推动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成都生物医药等集群形成国际竞争力,培优育强成绵眉新型显示、成眉锂电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产业规划和集群研究将提档升级。支持更多行业协会商会转化为集群促建机构,按照“创建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思路,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医药健康等特色优势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国省级先进制造业领域产业集群。
从填补产业链空白到定义产业新标准,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赢,成都的集群发展实践揭示了一条清晰路径:以系统思维构建产业生态,以开放胸怀推进区域协同,内陆城市同样能在全球产业变革中掌握主动权。
成都市的国家级、省级产业集群一览
一、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1.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成都市)
2.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成都市、德阳市)
3.成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成渝地区)
4. 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自贡市、凉山彝族自治州)
5. 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成渝地区)
二、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 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 成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1. 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型产业集群
2. 成都高新区医药健康创新型产业集群
四、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1. 成都市青羊区航空配套产业集群
2. 成都市武侯区微波射频产业集群
3. 成都市新都区航空大部件产业集群
4. 成都市温江区生物技术药产业集群
5. 成都市郫都区电磁空间安全产业集群
五、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1. 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2. 成都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
3. 成德眉资特色调味品产业集群
4. 成德眉遂锂电材料产业集群
六、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 成都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2. 成都市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3. 成都市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集群
4. 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5. 成都市航空产业集群
6. 成都市无人机产业集群
7. 成都市北斗卫星应用产业集群
8. 成都市氢能产业集群
9. 成都市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10.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产业集群
11. 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12. 成都市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
七、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1. 成都市青白江区新型金属材料产业集群
2. 成都市崇州市智能家居产业集群
3. 成都市彭州市中医药产业集群
4. 成都市邛崃市新能源电池材料及设备产业集群
(记者 蔡宇)
编辑:许成嵩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或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