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即时快讯

全国三八红旗手凌国青事迹

2025年03月07日 20:29:52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徐佳

  人物简介

  凌国青,女,汉族,1981年2月生,中共预备党员,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缫丝工人。先后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资阳市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四届“四川工匠”、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2025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以丝为路 “织”出锦绣人生

  凌国青是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的一线缫丝工人。她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在平凡的岗位上潜心钻研缫丝技术27年,通过不断摸索,反复试验,总结出“轻、快、稳”的缫丝操作手法,缫丝操作“四基”水平均超过国家标准,从一名普通农家打工妹蜕变为茧丝绸行业远近闻名的操作能手。

  不懈钻研

  争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凌国青不满20岁就被招入红旗丝厂双宫丝车间缫制双宫丝,一干就是27年。刚进厂时,作为家境不怎么富裕的农村女孩,能在乐至县第一家工业企业工作,她兴奋得睡不着觉。但很快,兴奋转为了焦虑。尽管师傅教得很仔细,凌国青却总是跟不上,不服输的劲儿涌上心头。

  她从穿磁眼开始练习。从1根丝穿到100多根丝,一练就是几小时,一天下来的眼花、手酸、腿软……在一根蚕丝接一根蚕丝的练习中,凌国青越来越熟悉。接结咬结、做鞘、除类捻添……尽管频繁和碱性缫丝汤接触令双手起泡、蜕皮、发痒,她还是一头“扎”在生产线上。她锚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决心,靠着勤学苦练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了所有的操作技巧。在双宫丝车间,她一干就是13年。

  2010年6月,凌国青转入白厂丝车间缫制白厂丝。这里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与之前岗位完全不一样,需要同时操作四五十个机器,所以要在缫丝机前按规律走来走去,才能及时处理每台机器的情况。她夜以继日地学习与钻研,普通人需要半年时间才能独立上岗,而凌国青不到3个月时间就达到了要求和标准,还总结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轻、快、稳”的缫丝操作手法,并将这套手法运用得精妙娴熟。一般缫丝技师只能操作四五十个机器,而她可以同时操作100个机器。

  凌国青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在平凡的岗位上潜心钻研,一干就是27年。她精湛的技艺领先行业水平,缫丝操作“四基”水平均超过国家标准,看绪能力达100绪,连续多年缫丝质量达5A、6A级,其中6A级达80%,缫折(100公斤丝耗茧)较全车间人均小2公斤以上,产量较车间人均高13%以上。这项技术每年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余万元,是行业的“旗帜”“标杆”。

  授业传承

  勇担精湛技艺的“传承人”

  2003年10月企业改制后,红旗丝厂更名为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虽然变成了民营企业,但红旗丝厂的品牌始终影响着一代代“红旗”人,专注丝绸产业也成了每个“红旗”人肩上的责任。面对市场的严峻挑战,在茧丝绸市场行情波动起伏不利的情况下,凌国青始终把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激发企业活力作为普通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凌国青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壮大,说到底要靠先进的技术和所有员工全力以赴的工作作风来推动。她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企业“抓质量、产精品、创名牌”活动中。

  凌国青经常起早贪黑、废寝忘食,除了完成自己工作任务,还总是帮助技术差的同志完成工作。她对待学工就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耐心细致认真的反复讲解,反复示范。对比较“笨”的学工,她就重点培训,手把手地示范教学,把自己多年实践总结的独特缫丝操作手法以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姐妹们,让大家共同提升生丝质量。27年来,凌国青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培养了200余名新职工,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工作氛围。

  秉承“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的工作理念,凌国青肩负起“红旗人”的使命担当,如今她培养起来的职工大部分已成为公司骨干,能够独立同时管理100个机器。也正是凌国青的手把手指导,引领新一代“红旗人”不断成长,为传承缫丝技艺和缫丝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开拓创新

  敢为突破瓶颈的“先行者”

  2020年,“凌国青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成立,配套设施投入23万元。现有以凌国青为核心的5人创新研发团队,重点开展新产品研发、缫丝操作方法创新、生产效率提高等工作。工作室还根据公司各工序的生产特点,先后研发出了“循环烘炕蚕丝绵设备”“蚕茧自动剥离装置”“可移动的蚕茧分拣装置”,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工作室优化的煮茧前处理技术成果,解决了长期困扰顶级生丝质量的“净度”指标的难题,80%以上的产品能够达到顶级生丝质量标准,仅此一项,每年可为红旗丝绸有限公司创造经济效益100万元。凌国青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第四批四川省财贸轻化纺工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第六批“四川省五一巾帼创新工作室”。

  结语

  凌国青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失败中爬起,在授业中成长,在艰辛中磨炼,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产业一线的工匠精神和劳动妇女的执着追求。伴着车间里一台台缫丝机的轰鸣声,凌国青和工友们有条不紊地抽丝剥蚕,扯出一根根银光闪烁的生丝,像一条条泛着亮光的希望之路……

  (四川省妇女联合会供图)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