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原创 | 国内国际 | 理论 | 时评 | 资讯 | 财经 | 科教 | 文旅 | 汽车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市州新闻

非遗的青春绽放:甘孜县青年手艺人“技”助振兴 “艺”传非遗

2025年03月17日 13:36:4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王飞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从传统技艺到节庆礼仪,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活态形式在当代社会中蔚然成风。在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罗布林手造”孵化园,一群青年手工艺人用创新思维激活古老技艺,在乡村振兴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的传承故事。

手绘唐卡

  唐卡传承人:以笔墨传承千年艺术

  28岁的泽仁单真,作为唐卡艺术的年轻传承者,自幼研习“勉唐画派”与“嘎玛噶孜画派”等传统画派,他不仅深谙传统精髓,更勇于创新。通过将当代素描技法与“点派唐卡”技艺相结合,泽仁单真以密集点状笔触取代传统平涂与晕染,创造出独特的立体颤动与光影流动效果,使这一新唐卡流派广受瞩目。此外,他还突破传统载体限制,巧妙利用落叶、石头、木头等自然材料,赋予唐卡艺术新生,并通过设计轻量化文创产品,使千年唐卡艺术跨越地域界限,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入驻“罗布林手造”孵化园后,泽仁单真的技艺守正创新之路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在这里,他与其他唐卡画师定期交流心得,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技艺的精进。同时,他积极招收学生,致力于唐卡技艺的活态传承。此外,他继续探索唐卡艺术的多元化表达,通过选用非传统载体和创新文创产品,让唐卡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设计新颖的藏式服装

  裁缝姐妹花:一针一线绣出新天地

  “我从小跟着家里人学做衣服,学手艺,现在自己做衣服了,想在原有的工艺上加上一些现代、时尚的元素,让藏服漂亮一点。”1996年出生的巴登拥措在工作室里缝制着藏式服装。这位充满激情的姑娘,凭借着对时尚和精细工艺的热爱,致力于将传统藏式与现代风格融合,创造出既经典又有新意的服饰。

  距此几米的工作室内,泽仁则正专注于剪裁布料。作为甘孜州技能培训师资库教师,泽仁则对传统藏式服装工艺有着深厚的了解,对中大面料市场了如指掌。近年来,她积极投身于技能培训工作,在白玉县、道孚县、九龙县、德格县等多个地区参与教学,传授面料辨别、衣服制式、纹样设计等专业知识,以精湛的技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牛皮新生代:百年技艺的时代“革”新

  走进生龙青批的红牛皮工坊,可以感受到皮革的醇香与创新活力的交融。作为94后的第三代传承人,生龙青批用20年时间带领家族技艺实现了从“初级加工”到“文化创造”的质变。他不仅继承了父辈的基础牛皮加工技艺,更创新开发了藏鞋、藏式包、牛皮箱、马具等产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

  生龙青批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红牛皮制作手艺,但他不满足于仅仅将红牛皮作为原材料销售。为了探索更多可能性,他前往玉树系统学习红牛皮二次加工工艺,并运用雕刻、剪贴等技法,巧妙融入藏族文化符号,将平面牛皮转化为立体实用品。这一创新不仅守护了传统技艺的根脉,更激活了其可持续的生命力,让传统材料在现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从涉藏地区作坊到城市展会,从家传技艺到现代手造,从传统非遗到现代文创,这群青年传承者在“罗布林手造”孵化园创作空间里,以传统手艺为生计,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时尚元素,使产品既具有文化味,也充满时尚味,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据悉,“罗布林手造”孵化园通过“资金扶持+技能培训+市场对接”多维发力,积极吸纳青年手工艺人入驻园区,目前35岁以下手工艺人占比约28%,“老中青”梯队结构正逐步形成。这些年轻匠人用创新诠释着:最美的传承,是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文/图 赖红 王熙)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