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好人工作室”:以榜样力量点亮文明之光
2025年04月09日 12:12:14 来源:四川新闻网
张清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李举涛
在乐山市,9个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工作室如星火燎原,在嘉州大地播撒崇德向善的种子。这些工作室中,既有扎根社区传递温暖的公益空间,也有助力残障人士重燃希望的爱心平台,还有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宣讲课堂,它们以点滴善行汇聚成河,共同诠释着平凡善举凝聚起的磅礴文明力量。
老城区里的“活雷锋”驿站
走进乐山市中区学道街,“四川好人”工作室——吴光荣工作室的招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自揭牌以来,这个依托府街社区网格驿站打造的20平方米空间,已成为乐山老城区温暖的“精神地标”。工作室设有理发区、休闲区、政策宣传区和便民设施区,常态化开展公益理发、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等文明实践活动。
吴光荣工作室开展公益理发 受访单位 供图
“吴师傅,我想把头发剪短点!”78岁的独居老人张婆婆推门而入,吴光荣立即起身相迎。吴光荣,这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自2008年起已为福利院老人、特校儿童义务理发近万人次,常年资助困难学生,先后获评“四川好人”“乐山市十佳老年志愿者”等。“不仅要剪出好发型,更要剪出好心情。”吴光荣的剪刀在银发间翻飞,话语间透着质朴的哲理。
该工作室实行“工作室+项目化”服务模式,培育“剪爱”文明实践项目,固定每月5日为助老理发日、15日为特殊人员上门服务日、20日为集中服务日。同时,拓展“工作室+站点”服务矩阵,在嘉州社会福利院、海棠公园等地设立5个服务站,定期上门服务或开展团队集中服务,延伸服务触角。工作室还组建了32人的文明实践队伍,执行“海棠微光”积分制度,通过“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实物、实物促服务”模式鼓励群众参与文明实践,让“好人精神”聚沙成塔。
残障人士的“精神充电站”
在峨眉山市胜利街道东胜社区,“四川好人”工作室——易府华工作室的成立则演绎了另一种生命赞歌。这间3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布局了政策宣传(培训)区、文化活动区、便民服务区、残障人士义卖区和事迹展示区,配备康复器械、多媒体设备等设施。
易府华,这位身残志坚的“四川好人”,十年如一日帮扶困境残障人士,其感人事迹广为传颂。易府华工作室的成立旨在弘扬好人精神,援助需要帮助的人。工作室面向社区居民和爱心人士,招募医疗护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多领域志愿者,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培训提升服务专业性。同时,积极与多方合作,争取物资捐赠、筹集资金,帮助残障人士获取就业岗位信息。
易府华工作室开展趣味运动会 受访单位 供图
该工作室计划每月至少开展1次理论宣讲、家风家训、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每年5月开展1次全国“轮椅登金顶”特色助残活动。依托社区文明实践站“一元公益”项目,每月在辖区内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如免费理发、贴膜、缝补等,居民享受服务后自愿捐赠一元钱用于公益事业,引导大家从受益者变为公益参与者。
榜样力量激活道德磁场
吴光荣工作室和易府华工作室的成立,是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设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工作室的一个缩影。
目前,全市9个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工作室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服务品牌。从社区理发点到助残康复站,从理论宣讲堂到非遗体验馆,从农业技能培训点到矛盾纠纷调解室……这些方寸空间承载着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各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下,越来越多市民自发加入文明实践队伍:有退休教师开设免费书法课,有青年创业者组建助农直播团队,还有小学生参加红领巾讲解服务。
“这些工作室就是文明实践的‘微阵地’,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从‘盆景’变成‘风景’,持续释放榜样引领效应。”乐山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德润嘉州 美丽乐山”品牌为引领,持续挖掘更多各行各业的好人好事,打造更多群众身边的好人工作室,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好人、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的浓厚氛围。
编辑:卓灵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或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