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社区治理更高效、服务更精准?成都武侯区这样出招
2025年04月14日 19:52:25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谢川霞
“昨晚刚刚在微信群抱怨门口垃圾桶处理不及时,今天一早垃圾桶就被清干净了。”家住簇锦街道的65岁的王大姐说。
近日,成都市武侯区将居民需求与AI相结合,创新智慧应用场景和场景推广模式,持续提升了服务居民能力。4月14日,记者走进了武侯区一探究竟。
如何让社区工作效率更高?
“居民关心的话题、常反馈的问题,我们社区都能‘一网’掌握。”在玉林北路社区城市会客厅,社区党委副书记李斌指着正前方的大屏说:“这块就是我们社区的‘智慧大脑’——‘网格社群通’系统。我们以小区院落楼栋为单元建立“微网格”微信群,邀请每户进群,通过‘网格社群通’服务这些微信群。一方面,常态推送社区开展活动、便民政策资讯、安全知识,让居民觉得我们微信群有用。另一方面,我们引导邻居们在群里交流、反馈问题,系统AI自动识别居民反馈的各类问题诉求,然后通知我们,能办的我们就及时处理,不能办的通过微信群及时转交街道。”
网格社群通智慧大屏
“我们将全区6400个‘微网格’微信群接入‘网格社群通’系统,构建区、街、社区三级响应链条,服务38.58万户居民。截至2024年底通过AI智能识别分派居民诉求1.32万件,办结率达99%,回应咨询提问25.56万人次。”武侯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谈到2024年年初长寿苑社区率先开展的“社区主题数据库”试点,社区书记卢洪鉴点赞道:“‘社区主题数据库’可以自动汇聚我们在定期走访、关爱服务等工作中产生的数据。通过数据库自定义查询、工作预判等功能,让我们从以前单一的数据采集员变为数据的使用者,这些数据掌握在社区手里,我们更清楚需要服务的居民有哪些、在哪里。”
主题数据库
社区通过运用“主题数据库”,是武侯区在运用智慧技术助力社区的缩影。2022年以来,武侯区聚焦数据贯通与体系重构,建成社区主题数据库,归集人口、房屋、事件等数据3074万条、年度社区自主更新数据1127万条。
如何让社区服务更精准?
生病了,不用出家门,先在线上向家庭医生问诊,家庭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居民推荐专科医生,在线开具检验检查单据……这些曾让居民觉得很遥远的生活,如今黉门街社区的居民通过手机就能轻松搞定。
武侯区黉门街社区依托辖区内优质医疗资源,搭建“健康一网通”智慧社区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汇聚居民在医院的医疗数据。同时,社区为每个微网格都配置了家庭医生,根据平台反馈数据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为慢性病患者和社区康复人员提供到家服务。
据了解,“健康一网通”智慧应用场景实现了全川622家医院“一卡就医”、社区医院与上级医院转诊“一网办理”等功能,解决了居民挂号难、看病难等问题,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社区末端延伸。
一老一小问题,是当今社区普遍关心的问题吉福社区,在其0.78平方公里的辖区范围内,老旧院落多、基础设施老旧、老年居民占比高。“我们在社区设置了多种智慧应用场景,方便及时检测到相关安全隐患。”吉福社区党委书记李含荣表示,社区在多个小区的地面安装了防摔倒感应装置,如果老人或小孩摔倒,通过摄像头AI自动识别后,将异常信息联动至物业、微网格长便能及时对相应情况进行处理。
“群众的‘需求清单’就是智慧应用场景赋能社区治理建设的‘订单’,将数字化手段与不同资源链接,就成了智慧治理的新场景。”武侯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武侯区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中,坚持用户思维、试点先行,根据试点效果采用不同推广策略,确保智慧场景基层爱用、居民受用。比如,对于普遍适用的场景,试点成熟后全面推广;对于个性化需要的场景,根据社区需要开发;对于市场化成熟的场景,引入不同的供应商。
接下来,成都市武侯区将继续以实际需求定义数字化建设内容,把智慧治理带来的幸福感瞬间变得触手可及。(成都市武侯区供图)
编辑:刘亚宇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或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