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0年古村到旅拍打卡地 大石板村有哪些好经验?|五彩大凉山 万千气象新
2025年04月19日 17:19:15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乐怡稼 摄影报道
4月18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凉山行来到西昌市大石板古村。踏进古村,一眼就望见石板铺就的小径上,身着色彩斑斓民族服饰的旅拍游客穿梭往来,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大石板古村牌坊
大石板社区位于邛海南岸,背靠螺髻山,面向邛海,三面环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村级建制改革后,钟楼村、核桃村、民主村合并为大石板社区。大石板古村作为大石板社区中的古村落原址核心,得到西昌市乡村振兴项目支持,按照“修旧如旧”理念进行保护性修复。古井、古碑等重焕生机,石板路焕发光彩,曾经的村居,也变成了古色古香的民宿。
大石板古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推进以民宿为主导的村域产业发展,以农村“三变”改革聚力,乡村“五个振兴”并举,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
据大石板社区党支部书记尹俊介绍,近年来,大石板古村确立了由传统农业渔业向旅游康养产业转型的方向,村里建起了特色餐馆、书店、茶室等业态载体。目前,古村内有232家酒店民宿、85家餐厅、65家旅拍门店,大石板社区已有415户居民参与到经营活动中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旅游经济变成了主导产业。2024年,大石板古村共接待游客19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6亿元。
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拍”应运而生。短短数年间,古村内就涌现了几十家旅拍门店,店内有汉服以及彝族、藏族、苗族、傈僳族等民族服饰。“景区+民族服饰”“文旅+旅拍”模式带来了新流量,也为周边村民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同时,年轻人陆续返乡也成为了大石板古村近年来的高兴事儿。2018年,曾在沿海工作10年的西昌人陈笑羽不经意间来到古村,看上并租下一栋村居,经过加固改造,变成了一栋精致的民宿,每逢节假日都是满房。
在古村,像陈笑羽一样热爱生活的家乡人不少,既能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还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2021年,肖文芳辞去了外地的工作,在古村里利用自家的老院子,戴上围裙,给父亲老肖打起了下手——“老肖鲜鱼馆”开张了。肖家人从卖鱼到烹鱼,虽是起早贪黑的小买卖,但菜品美味,服务周到,很受食客喜爱。老肖家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肖文芳也成了村里勤劳致富的典型。
如今,大石板古村已逐步形成“村景交融”“产村交融”的文旅融合发展体系。
近年来,凉山的“银发旅游”以蓬勃之势,成为推动市场前行的关键动力。今年春节期间,不少老人奔赴温暖的凉山,沉醉在冬日暖阳中。大石板古村等环邛海区域、德昌海花沟及高峰村区域、会理古城及周边区域、会东大崇等金沙江区域、宁南凯地里拉温泉等地,已形成一批银发康养集聚区。
凉山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绍奎接受采访
凉山深入实施“文旅强州”战略,着力培育“五彩凉山·夏季清凉”“冬季暖阳·凉山不凉”特色品牌,加快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四川文艺副中心。“我们真诚邀请各位朋友夏季来畅享清凉,冬季来拥抱暖阳,到‘彝海结盟地’感悟红色脉动,在‘五彩大凉山’邂逅星辰大海!”在大石板古村现场,凉山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绍奎发出诚挚邀请。
编辑:刘浩然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或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