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新津乡村小学“兼职”足球教练刘晓文:10年拼出全省第二和全国第一

2025年04月27日 20:13:12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张宇

刘晓文

“嘴上说输了就输了,不在乎,但我还是哭了。”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体育局、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举办的四川省第五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小学组)在泸州市落下帷幕,成都市新津区第三小学以8胜3负的战绩,夺得了全省小学女子足球组亚军,赛后主教练刘晓文说道。这眼泪有未能如愿的不甘,也有队员带给我的感动。10年时光飞逝,这一路走来,眼泪流下的一刻仿佛“倒带”一般,带他回想起了过去经历的一幕幕。

刘晓文现任成都市新津区足协主席,新津区职业高级中学体育教师,新津区第三小学兼职足球主教练。1990年,他考入内江师专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毕业后成为一名体育教师。2015年,刚成立不久的新津区第三小学零薪酬聘其担任足球教练,这一干就是10年。期间,他带领的新津三小女足获得四川省第五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小学组)第二名;经他启蒙的男足运动员帅惟浩则成为首位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出场的“09后”球员,拿下一项全国纪录。除了“全省第二”和“全国第一”,这10年他还培养了入选中国足协全国青少年女足精英球员训练营的王彤彤,入选成都市足协女足梯队的李梦婷、董幸、彭诗雨,以及入选2022年四川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最佳阵容的杨雅婷等足球苗子,用足球点亮了乡村孩子的梦想之光。

“被动”入局 一干就是十年

今年是新津区第三小学足球队首次参加四川省“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首次参赛即夺得全省小学女子足球组亚军,这是新津小学足球队参加省级大赛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对一支乡村小学球队而言,更是难得。姑娘们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收获银牌,多名队员拄着拐杖的画面像极了2017年那支夺得欧洲联盟杯的“红魔”曼联。三小“小玫瑰”们的拼劲感动了家长、对手,当然还有他们的教练—刘晓文。

新津三小是一所“年轻”的乡村学校。成立之初,学校领导萌生了组建足球队的想法。没有专业球场,也没有专业足球教练,咋办?首先对学校老旧的操场进行了修葺,校领导又去兄弟学校跑了一圈,“捡”了一些球门充分利用起来,场地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教练哪里找?学校的两名体育教师并非科班出身,只是勉强了解足球规则。于是,校领导多方联系,辗转找到了刘晓文。“当时三小领导说,学校想搞足球,希望找我去帮忙。我几乎没有思考就答应了。我长期从事体育教学,足球是我的专业,给孩子们上课也是我内心渴望的。”刘晓文回忆道。尽管只是一句没有约束的“君子协定”,三小的校长换了几任,但刘晓文还是在教练席上。

兼职岗位贡献“全职”热情

进入教练角色的刘晓文,彼时在一年级的2个班里挑选球爱好者。“可选择面很窄。”刘晓文说。学校和刘晓文反复动员,最后男女生加一起大概十五六个队员,勉强可以组织训练,队伍算是正式拉起来了。队伍成立后,刘指导从足球是什么、规则是什么等“ABC”讲起,一步步给孩子们启蒙,才能逐步发展到传球、接球、控球等技术动作阶段。渐渐地,三小的操场上,孩子们的奔跑、传球、射门成为一道校园风景,这在乡村小学很是“不寻常”。

带队训练后不久,“问题”出现了。当时,三小足球队的训练主要依靠“大课间”,时间是上午10点。而他所任教的新津区职业高级中学,大课间是10点半,一时间刘晓文分身无术。为了方便他带队,新津三小将大课间调整到了9点10分至9点50分,40分钟训练结束后,他立即从三小赶往新津职中,单边20分钟的车程,刘晓文一刻也不敢耽搁。

吃完午饭,他又从新津职中再赶往三小,带队从12点50练到1点50分,然后返回新津职中上课。“每周一至周五,都在打‘穿插’,路上也是‘快马加鞭’。很累,但我觉得很充实,两边兼顾的感觉,作为老师和教练,很幸福。”刘晓文说道。虽然没有报酬,但刘晓文面对这份“兼职工作”,却贡献了“全职工作”的所有热情。

乡村女孩在球场上遇见新的自己

“这是金马河,学校就在河边,金马河以东的四五个村和社区,是学校的划片招生范围。生源主要以农村孩子为主。”新津三小校长陈波介绍道:“建校后,学校当时做过一次摸排,全校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儿童的占比相对突出,“敏感、内向,甚至沉默,是农村孩子的主要特点,尤其是农村特殊家庭的女孩子。”如何打破这些沉默的童年?学校为此多次开会讨论:搞乐团,乐器贵,学费也贵;如果学画画,美术耗材也不便宜。“反复对比下来,对农村孩子来说,还是足球性价比最高。”于是,组建足球队的想法就此产生。

布置战术

学校画好了“蓝图”,但就“施工图”要看刘晓文的了,他是这支球队的主教练。建队之时,阻力很大。很多家长当时并不愿意让孩子踢足球,尤其是女孩,“说晒得又黑,没一点女孩的样子了,而且还怕耽误孩子学习。”慢慢地,家长才接受了。这10年,他陪伴孩子们成长,看到她们的变化感到由衷欣慰。丹丹(化名)今年11岁,过去一年里,作为校足球队的主力,她带领队友们创造了多个新的比赛纪录。但就是这样一位球场上的小明星,曾经是一个连头都不敢抬起来跟人打招呼的小姑娘。

班主任张老师最先注意到丹丹的沉默,“因为(丹丹)家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这孩子一直不太喜欢跟其他孩子交流。”乡村学校的老师们,也最明白这种沉默的童年意味着什么。“从心理学来讲,类似情况的孩子,普遍缺爱,缺安全感,到了小学高年级以及初中阶段,很容易走上偏路。”刘晓文发现丹丹身体素质不错,跑步有爆发力,而且对足球入门训练接收很快,“也就是常说的球商比较高”,于是把丹丹拉入了学校球队。2024年一场市级比赛,新津三小先是大比分落后,但下半场丹丹连进3球逆转局势,帮助球队获得了冠军。比赛结束时,看到丹丹和队友抱着又跳又笑,刘晓文心里踏实了很多,“孩子的自信完全找回来了。”

六年级的李梓瑄是学校女足队的队长,今年12岁。谈到足球对自己的改变,李梓瑄说:“最大的变化就是我身体变壮了,也不爱生病了。”脱掉球鞋,李梓瑄又大方地展示了双脚两侧的茧子,“都是踢球踢出来的。”也有人问过李梓瑄,“女孩子家家的,咋晒那么黑。”小姑娘丝毫不在乎,“黑才是健康美。”此次贡嘎杯”比赛,李梓瑄半决赛受伤,但仍然带伤帮助球队打进决赛,赛后检测韧带断裂。孩子的“粗壮神经”可见一斑。整个比赛,新津三小多次上演逆转好戏。尽管纸面实力不如对手,但“小玫瑰”意志力顽强,总能上演“惊天翻盘”。谈到李梓瑄的进步,刘晓文还讲到了她的父亲“黑转粉”的故事。“当时我给他做工作,希望他支持孩子踢足球,但不是很乐意。但孩子兴趣很大,坚持下来了。结果,三年级开始,他开始跟着我们南征北战,成为球队的球迷了。”

中国职业足球新纪录中他功不可没

2025年3月23日晚,2025赛季中国足球中乙联赛中,成都蓉城B队坐镇双体主场以2比1击败广州蒲公英队,取得了新赛季开门红。比赛进行到补时阶段时,身披52号球衣的帅惟浩替补登场,并创造了一项新纪录——首位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中出场的“09后”球员。

帅惟浩是位成都新津小伙,今年才刚刚16岁。对于帅惟浩创造的新纪录,刘晓文功不可没。正是他开启了帅惟浩的足球之路。帅惟浩6岁时在新津三小上小学一年级,适逢刘晓文挑选队员,于是开始跟刘教练训练。对于10年前第一次见到帅惟浩的场景,刘晓文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在2015年9月,帅惟浩刚入读新津三小,第一次接触足球时就已经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天赋。比如他才接触足球,就能很轻松地完成像‘油炸丸子’这样高难度的精细动作,那种对球的掌控感和敏锐度,真的完全不像是一个才6岁左右的孩子。”

16岁就能踢进职业联赛,非常不容易。刘晓文透露,帅惟浩除了会完成日常的训练任务,还会主动给自己增加训练强度,常常在训练结束后,独自留下来加练定位球和体能。“即便是在暑期高温下,帅惟浩还是缠着教练要加练,甚至还用粉笔画出标志盘模拟训练场景。”回顾帅惟浩的10年成长,从单场进7球的U15联赛最佳射手,到出访巴西得到名宿埃德米尔森的认可,再到如今“跳级”打进职业联赛,让刘晓文感慨:“足球运动,还真得从娃娃开始抓起。”

10年的耕耘,刘晓文付出了辛苦,也收获了荣誉,他的执教理念在弟子们身上得到了印证。孩子们一个个茁壮成长,王彤彤入选了国家少年足球队,李梦婷、董幸、彭诗雨入选成都市足协女足梯队。他们不仅踢球好,还是班里的“学霸”。“好几名队员已经是一级运动员,可以走单招途径进入大学,但她们跟我说,不要这个证,也要考复旦、考川大。孩子们这么有志气,给我带来很多感动。”刘晓文说。

回到开头的“眼泪”。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刘晓文也是这样的人。“周六打的决赛,输了,拿了亚军。一天后的周一,我们就正常训练了。我和队员们都希望有机会圆一个冠军梦。”刘晓文说。

赛事组委会供图

编辑:张妍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或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