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川网原创

重温热血岁月 大渡河畔听他们讲述“强渡大渡河”的历史故事|长征路上看四川

2025年05月13日 23:08:5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 - 首屏新闻记者 邱可欣 摄影报道

五月的大渡河畔,江水奔涌,涛声依旧,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5月13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雅安行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后,在红军渡畔,“强渡大渡河”历史事件亲历者后人与军事专家共同讲述往事,带领听众穿越时空,重温热血岁月。

军事专家现场讲解:民心是红军制胜的关键

“1935年5月,红军陷入前有天险大渡河、后有国民党追兵的绝境,对面山上的敌军居高临下疯狂阻击。”国防大学教授、军事专家刘波的讲解铿锵有力,将众人拉回1935年的战场,“为突破封锁,红军挑选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5月25日,在当地船工协助下,突击队仅凭一条小船,冒着密集炮火强渡汹涌河水。”

国防大学教授、军事专家刘波

分享中,刘波特别将红军强渡大渡河与1863年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石达开因粮道被断、清军合围而全军覆没,与红军仅凭一条小船成功突围形成鲜明对比。”他指出,红军能够成功渡河,关键在于获得了当地群众的鼎力支持。红军以“秋毫无犯、为穷人打天下”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信任,8名船工冒着生命危险加入渡河战斗,用血肉之躯搭建起胜利的“水上桥梁”。

船工后人追忆细节:生死关头的军民情谊

作为强渡大渡河第一船船工帅仕高的孙子,帅飞用质朴的语言揭开尘封的往事:“1935年5月,红军经彝海结盟抵达安顺场,在马鞍山设临时营地。当时国民党散布谣言,百姓心存疑虑。爷爷因父母患病留家,亲眼看到红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宣传‘推翻蒋家王朝’的理念,这与谣言中的‘匪军’截然不同。”

帅仕高认定红军是为百姓谋幸福的队伍,主动召集7名船工加入渡河行动。“渡河当天水流湍急,船只数次被冲向险滩。关键时刻,4名船工跳下水抵住船身,4人拼命划桨,在枪林弹雨中为红军打开生命通道。”帅飞回忆,爷爷从未夸耀这段经历,却常叮嘱家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帮助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船工后代代表帅飞

新中国成立后,帅仕高的贡献被铭记。2007年,在全国十大爱国拥军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中,帅仕高被评为“爱国拥军新闻人物特别奖”。帅飞表示:“这不仅是爷爷的荣誉,更是军民鱼水情的见证。我会永远铭记爷爷的教诲,把这份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红色精神薪火相传:新时代的“渡河”启示

“铭记历史,更要践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告诫。”刘波表示,“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奇迹,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帮助。新时代长征路上,唯有不忘初心、与群众心连心,才能续写辉煌。”

大渡河畔的宣讲,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当涛声与讲述声交织,红军勇士的呐喊、船工们的号子仿佛穿越时空,化作激励后人的动力——正如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正续写着新的篇章。


编辑:王敏琳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或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