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的“流量密码”:城市更新驱动 非遗美食销售额暴涨210%丨新闻发布最前线
2025年05月15日 17:18:46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许雨珂 摄影报道
5月15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五通桥专场。记者会上了解到,今年五一期间,五通桥区仅牛华一个镇就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带动非遗美食销售额暴增210%。城市之所以能“火起来”,得益于五通桥将“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
五通桥风光旖旎,素有“小西湖”之美誉。说到这几年的变化,五通桥区委副书记何丹用三个字概括。
五通桥区委副书记何丹
第一个字是“美”,生态塑颜,让城市“美”起来。为提升城市功能,五通桥区以“拆”破局、以“改”提质,批次改造城中村1100余亩、老旧小区237个,曾经的“老破小”变身“安乐窝”,“老”居民过上了“新”生活。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岷江、茫溪河流域水质主要指标同比改善35.7%、21.6%。五通桥拥有“两江一河”和“两山一岛”的生态本底,五通桥区将山、水、岛、桥、树有机融入城市更新,去年以来已经建成了菩提山绿心公园、四望关广场公园等35个项目,未来两年,还将有112个项目相继落地,让市民开窗见湖、出门见绿,感受自然与城市共生之美。
第二个字是“活”,内外兼修,让城市“活起来”。交通是城市的骨架,水系是城市的脉络。五通桥区以路为骨、以水为脉,投资9亿元建设五通大道及其支路、岷江大道北延线等城市中轴项目,构建“三纵+N横”城市交通骨架,新改建城市地下管线、管廊170余公里,打通“地下生命线”,让城市更具韧性。13.2公里滨水生态走廊宛如一条灵动的绿丝带,串联起“小西湖”的城市脉络。在城市治理上,拆除违建2.2万平方米,整治违法占地103亩,治理广告牌1200余个、8100平方米。
第三个字是“火”,产业赋能,让城市“火起来”。五通桥因盐成邑,以盐为魂、以产为基,举办晶硅光伏、绿色化工等产业论坛,龙舟文化展演、美食音乐节等系列活动,大力发展论坛经济、赛事经济、夜间经济,引流人数同比增长33%,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近10亿元。以味为媒、以文为桥,创新打造“影视+美食+生态”旅游矩阵,今年五一期间,仅牛华一个镇就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带动非遗美食销售额暴增210%,消费活力持续迸发,“小西湖”变身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之城”。
编辑:曾璐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或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