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业界学界专家齐聚一堂 共论智媒时代的新闻传播与人才培养

2025年05月17日 13:09:5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陈淋

近日,由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新闻传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体育传播高水平研究团队承办的“智媒时代的新闻传播与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体育学院举行。

会议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高质量培养工作展开交流研讨。会议邀请了业界和学界的7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发言,吸引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学生代表及部分校外人士参加会议。成都体育学院党委常委、宣传统战部部长欧雪松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石磊、副院长潘虹燕、张小林共同主持。

开幕式上,欧雪松简要介绍了成都体育学院的基本情况和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情况,并表示成都体育学院将继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四川省记协常务副秘书长徐建在发言中以“‘智’时代呼唤智慧型新闻人才”为题,表示智能技术重构了新闻生产全链条,强调“智慧型”人才需具备责任意识、跨领域能力及创新性思维;他认为新闻教育应强化“技、道、能”融合,培养适应智媒时代新兴需求的全媒型人才。

每日经济新闻总编辑何强结合自身媒体实践,剖析技术如何赋能新闻传播效率与精准度。他以财经新闻为例,指出智能工具可从文创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以及跨界融合等领域赋能新闻生产,但强调“内容为核”,技术需严格服务于新闻真实性与社会责任。

天府融媒体中心总经理张华的发言包含从生产到教育的全链条视角,探讨智媒技术对新闻业的颠覆性影响并提及学习方面的加速与进化,涉及变化驱动、实践驱动、创新驱动的学习模式,强调“懂技术的新文科,懂新闻的新理科” 等理念,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资阳融媒体中心总编辑甘德斌分享了资阳融媒的一系列实践:通过服务中心大局获得政策支持,做优服务以增强用户黏性,深耕本地创新内容生产等,这些实践为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也启发高校要培养适应行业变化的专业人才。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韩洪结合电子科大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生培养实践,介绍了聚焦国际视野、学科交融与能力建设的培养方式,提出“技+道+能”的培养理念,探讨订单式培养和深度专业化,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西南财经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孙宁丰聚焦生成式AI与新闻教育的双向赋能,指出AI可降低专业门槛、提供个性化训练,但也需警惕技术对原创思维的侵蚀。他提出“批判性重写”教学模式,倡导在AI辅助中坚守人文底线,认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不可偏废。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教研室主任骆世查围绕视听类AI新闻主播展开发言。当前AI新闻主播虽受政策推动但面临监管与版权问题,学术研究存在盲目性,通过回顾其创新学术史,展现从机器人写作到AI主播研究的演进。他探讨了AI新闻对终端感知的影响,引发与会人员对数字虚拟化表达的思考。

本次研讨会汇聚多位专家的多维度观点交流,为智能时代的新闻传播与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示例,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与会师生的知识储备,还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图片来自成都体育学院


编辑:张妍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或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