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手慢无!成都超1000份乡土及特色花卉免费送

2025年05月20日 16:48:07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许雨珂 摄影报道

说起故乡的植物,你会想起什么?是儿时女孩子用来涂指甲的凤仙花、俗称“四门炮”或“炮打四方”的朱顶红,或者艳红花序像大鸡冠的鸡冠花……记忆里故乡的那些植物就是乡土植物吗?不一定。

乡土植物一般指原产地在我国的植物,例如四川的乡土植物有珙桐、蜀葵、金弹子、太平花等。那和乡土植物一样承载着我们儿时记忆和悠悠乡愁的朱顶红、鸡冠花、紫茉莉等等呢?其实它们原产地不在中国,但被引进的历史可能超过上千年,早已在我国南北方广泛栽植,和乡土植物共同维系着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甚至成为具有文化意义的特色植物。

为推广乡土及特色植物应用,传承地域文化根脉,筑牢安全生态屏障,成都市花木中心在市公园城市局的指导下,联合文化公园、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等单位,创新开展“乡土及特色植物进千家万户”公益活动,以植物为媒,厚植乡愁记忆,推动国土绿化科学发展。

活动以“故乡的那些植物——超1000份乡土及特色花卉免费送”为主题,在文化公园、高新区交子大道、金牛区沙湾三个地方连续开展四场,以公益赠送乡土及特色植物种子种苗的方式,向市民群众普及乡土及特色植物知识,提高全龄段市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推动乡土及特色植物走进千家万户。

市民打卡领取乡土及特色花卉

5月20日,首场活动在文化公园启幕。活动现场,80种乡土植物以照片帷幔墙的形式集中展示,唤醒市民对本土植物的记忆;小报春、春兰、顶花板凳果、唐松草、紫茉莉、凤仙花等特色植物的种子种苗礼包免费发放,市民通过公园内集章打卡、植物寻踪、与植物合影拍照等趣味活动,沉浸式感受植物的疗愈魅力。同时,两家成都本土花企以科普+售卖的形式,为市民再现文化公园千年花肆场景。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组织行业企事业代表围绕公园场景创新、花卉产业升级展开交流研讨。

特色植物的种子种苗礼包

据了解,此次主题活动将持续到5月23日,后续还将通过多元互动,给市民带来更多来自乡土及特色植物的独家记忆。

近年来,成都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将乡土植物作为传承地域文化、筑牢生态屏障的重要载体,全力推动乡土植物研究与特色化发展,让一株株承载着乡愁记忆的植物,从山间田埂、实验室走向城市街巷、百姓庭院,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在这背后,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协同发力,为乡土植物的推广应用注入强劲动能。成都市植物园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在乡土植物资源端深耕细作,在2024年,让首批“太空芙蓉”惊艳亮相,为成都市花木芙蓉的栽培技术创新开辟了新路径;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依托场景优势和技术优势,致力于乡土植物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引种收集了太平花、两头毛、高穗花报春、青城细辛、球花报春、西南绣球等数十种乡土植物,并在城市主要绿地创新性示范应用。

四川农业大学与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合作,成功培育出“飞羽”“胭脂蜀”等多个小报春新品种,这些凝聚着科研智慧的成果,不仅成为成都街头绿化的新宠,更跨越国界,登上美国俄亥俄花卉园林园艺展览会的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国乡土植物的独特魅力,架起了中外生态文化交流的桥梁......

展望未来,成都继续践行科学绿化要求,推动更多乡土及特色植物融入城市景观、走进家庭园艺。让每一株植物都成为生态保护的“践行者”、乡愁文化的“传递者”,在城市的街头巷尾、百姓的窗台院落,绽放出属于成都的生态之美、人文之韵,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篇章。

编辑:王海静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或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