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川网原创

“拼”出发展新气象!乐山沙湾的奋斗密码藏在这4个成语里丨新闻发布最前线·深一度

2025年05月21日 23:16:04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刘佳慧 摄影报道

奔流不息的大渡河畔,一座小城静静矗立。

这里是乐山沙湾,古称南陵,因南宋诗人范成大评此地“灵山秀山水、沙岸湾环处”而得名。这片幅员面积6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着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

这里是一座老牌工业城市,在新时代挺起乐山“钢”强脊梁;这里贫瘠的土地,却成为上百种道地中药材生长宝地;这里是一代文豪郭沫若的故乡,文脉传承的号角声声激荡;这里曾是一片沙滩地,如今已蝶变为“内外兼修”的秀美之城……

发布会现场

5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沙湾专场,乐山市沙湾区委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汪秀丽围绕“两块钢强基业、两味药兴乡村、大文豪活文旅,绘就沙湾高质量发展新图景”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近年来,沙湾围绕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按照市委“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工作要求,紧起来、动起来、跑起来,用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小城故事”,书写了一份又一份“发展有成”的时代答卷。

百炼成钢:看工业底色,“两块钢”年产值超200亿

工业是沙湾的立区之本。

回溯历史长河,沙湾的工业脉络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邓通铸币,精工细作的冶金工业在这方土地起源,从“大办钢铁”时期的辉煌,到“三线建设”时期修建大渡河上的一颗明珠——龚嘴电站,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以“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韧,在大渡河畔铸就了一座钢城。

如今,这座依山傍水的老牌工业城市,正迎着新时代的浪潮,接续传承,锚定打造国家级经开区和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据汪秀丽介绍,钒钛钢与不锈钢两大集群凤凰涅槃,实现了从“一钢独大”到“多链协同”的华丽转身——钒产量位居全球前五,去年“两块钢”年产值超200亿元,不锈钢产业集群被评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沙湾被誉为“中国西部不锈钢城”。

以不锈钢产业集群为例,沙湾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学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项目积累和技术更新,沙湾不锈钢产业已集聚成势,园区内已有近百户关联企业协同发展,2024年,不锈钢产业实现产值超110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如何培育这一特色产业集群,沙湾也有“奇招”。“我们牢牢抓住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不锈钢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培优做大罡宸不锈钢公司成为四川省民营100强和产业链主,构建起龙头引领、抱团发展新态势,增强沙湾区不锈钢产业的联动性。”刘学分享,沙湾还发挥链主企业“头雁”效应,在不锈钢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加速不锈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改造,并实施“借智行动”,与上海大学、中冶赛迪等20余所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建成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基地等平台18个。

而在沙湾,新兴产业正在加速成长——超高温热防材料、稀土深加工等新赛道产业落地生根,水电制氢、独立储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2024年全区新兴产业年产值增速超20%。

点石成金:看农业智慧,“两味药”种植规模全国领先

在沙湾的群山之间,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田野格外醒目。这里,曾是贫瘠的喀斯特地貌,如今却孕育出了省级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沙湾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

“沙湾农业条件优劣分明。劣势在于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农业耕作成本高、效益低;优势在于拥有大峨眉山系独特的气候和海拔,是上百种道地中药材生长的宝地。” 汪秀丽介绍。

针对这些特性,沙湾下定了以“七分山石”创造“十分价值”的决心——山下,去石覆土保粮蔬;山上,石头缝里育药材、石头崖上搞旅游,打造出盆周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沙湾样板”。

具体来讲,沙湾坚持山下种粮、山上种药、粮药套种,在坝区实行“粮下地、以补促耕”,通过去石覆土、治理荒滩,完成粮食播面14.95万亩,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山区实行“药上山、不与粮争地”,通过背土上山、治理石漠,优质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持续保持种植规模优势。

自此,沙湾从荒山变药乡。以川佛手和柔毛淫羊藿“两味药”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沙湾贫瘠的喀斯特土地上孕育出“两味药”3.3万余亩。

截至目前,川佛手、柔毛淫羊藿种植规模全国领先,沙湾川佛手去年底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药材产业园区创建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4年沙湾被评为“中国川佛手之乡”和“中国柔毛淫羊藿之乡”。

沙湾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乐在会上表示,接下来,沙湾还将以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为契机,坚持不懈打造大单品、培育大企业、构建大产业,强化品种选育培优,壮大单品种植规模,延伸重点产业链条,优化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更优、品质更佳、竞争更强、农民更富,为“川药”提质增效贡献沙湾力量。

蔚然成风:看文脉底蕴,不断擦亮文化金字招牌

古有苏东坡,今有郭沫若。

沙湾孕育了一代文豪郭沫若,他在文学、历史、考古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是真正的“球形天才”,他“赤诚爱国、开拓创新”的精神内核引领着广大沙湾儿女奋勇向前。

近年来,沙湾修缮郭沫若故居,建成沫若戏剧文创园,举办“沫若文化年”“沫若戏剧周”等活动,编创音乐剧《少年郭沫若》、舞剧《屈原》,沫若文化在不同场景下有了全新的具象演绎。“可以说,保护、传承、弘扬‘沫若文化’在嘉州大地蔚然成风。” 汪秀丽直言。

在推动沫若文化“破圈”传播上,沙湾也有独特“心得”分享。

发布会上,沙湾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强介绍,今年“五一”期间,沫若戏剧文创园联合四川省川剧院举办的首届“沫若戏剧周”火爆出圈,《变脸》《白蛇传》等经典剧目连演五天,场场爆满。接下来,沙湾还将承接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精品话剧展活动,《青蛇》《苏堤春晓》等剧目即将登场,端午期间更有《我这半辈子》等精品演出轮番上演。

除了创新编排剧目,沙湾还深挖郭沫若文学艺术价值,打造了《沫若故事汇》《沫若朗读者》等新媒体栏目,编撰《流言与真相》等系列书籍,并以郭沫若文化为纽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北京(重庆)郭沫若纪念馆、浙江鲁迅纪念馆、小平故里等建立互动交流机制,定期开展主题展览、课题研究和宣传推介等活动,先后承办2024郭沫若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名红委年会等重大活动,不断拓展沫若文化“朋友圈”。

循着文化脉络,沙湾的魅力不止于此。在这里,大渡河畔国家湿地公园“一路生花”,“网红”墙绘与三角梅自然融合、相映成趣,成为市民最喜爱的打卡地;“绥山毓秀,沫水钟灵”的山水豪情令人向往,硝斗岩双彩虹、半程马拉松、攀岩岩友会、美女峰超级越野赛火爆出圈,青春的气息在沙湾涌动;水电遗址变废为宝,成为热门“影视基地”,《八角笼中》《白色橄榄树》等热门影视剧在沙湾取景,光影中的沙湾更具魅力……

聚沙成塔:看建设恒心,“两只手”推动城市蝶变升级

沙湾依水而建,是在一片沙滩地中建起来的小城。虽小,却很精致,处处秀美。

近年来,随着新成昆高铁全线贯通、乐西高速乐—马段建成通车,沙湾已然内联外通。在城市建设上,沙湾一手抓旧城蝶变,一手抓新城崛起。

今年初,位于沙湾城区沫若大道中段的乐轧公园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全新地标。乐轧公园占地面积约35.7亩,绿化率达55%,健身步道、运动广场等各类休闲设施一应俱全。

这得益于沙湾“四公一农”建设提升项目。据了解,沙湾在旧城区精修细补,整合资金8亿元,用于民生领域“四公一农”建设,有序推进樱花广场等7个城市公园、20个重要节点提质改造,在功能上满足群众需求、品位上符合文豪故里气质。

而在新城区,沙湾正围绕“三河九岛”(即“大渡河两条生态河和九个岛屿”)精耕细作,目前沙湾正在邀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高起点、高品质规划,未来将把一些学校、体育公园搬到“三河九岛”上,渐次高水平地、市场化地开发。

此外,沙湾用心用情开展城市治理,城市会客厅、人民食堂、铜心驿站、暖心之家等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相继推出,在沙湾享受高质量医康养已经成为现实,大家期盼多年的绕城路、体育中心即将建成投用,沙湾人民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沙湾人更爱沫若城,郭老笔下“天上的街市”正在变为现实的人间烟火。

看钢花飞溅、闻石缝药香、品沫若文化、赏万家灯火……如今,走进沙湾,目光所及之处,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沙湾,这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正加速向我们奔来。

(部分图片由沙湾区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王敏琳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