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归精英”到“养鸡倌” 新农人明月这样打造她的“兴农梦”丨发布会观察
2025年05月22日 00:17:12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刘佳慧 俞文晶 摄影报道
在乐山市沙湾区太平镇沫江村,一位被网友亲切称为“西南鸡婆”的85后女青年,正用她的“魔幻”人生诠释着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5月21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沙湾专场上,乐山市沙湾区副区长李乐特别提及这位新农人代表——明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明月。从美国洛杉矶的咨询精英到乐山山沟里的“养鸡倌”,她带着80万羽蛋鸡、千亩生态农场和一群年轻人,蹚出了一条“科技+产业+文旅”的乡村振兴新路。
新农人明月
数年前,明月还是身着高跟鞋、出入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海归精英”。她毕业于美国名校,在国外学习动物科学和农业经济期间,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农业被低估的巨大潜力。尽管拥有令人艳羡的高薪工作,但她毅然决然地在2017年辞职,带着同样毕业于名校的丈夫回到家乡,投身养鸡事业。
这一决定,让父亲气得直拍桌子。可明月内心笃定:在她看来,农业不是退路,而是充满希望的出路;农村不是终点,而是梦想起航的起点。
刚接手家里的小鸡场,明月就被其原始的生产方式震惊——鸡场设施设备陈旧,现代化、智能化、数据化开发利用近乎空白,完全依赖经验和老天吃饭。但她和丈夫没有退缩,决心砸钱进行“技术革命”。
首先,让鸡住上“五星级公寓”,投建全自动化loft智能鸡舍,实现环境调控、喂食、饮水、集蛋、清粪五个自动化,存栏规模从10多万羽飙升至80万羽,鸡场也升级为国家级标准示范场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其次,变废为宝,投建有机肥生产线,将每天产生的几十吨鸡粪通过技术加工成有机肥,改良土壤,滋养农场500亩小叶桢楠林和800亩中药材,还销往全国;最后,大胆创新,于2021年成为大商所鸡蛋期货品种指定交割仓库,运用金融工具锁定价格、预判行情、调节产能,带动增收800万元/年,引得乡亲们惊叹。
“一人富不算富,带领全村富才是真本事。”据了解,明月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带动47户乡亲投身蛋鸡养殖和特色中药材种植,助力35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户年均增收2.8万元,村集体年增收200万元。
对明月来说,她的乡村振兴构想不止于传统农业。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她创办乡村新农人孵化中心,集共享办公室、培训中心、农产品展销厅于一体;在鸡场旁开“鸡场咖啡”,打造露营基地、主题民宿,将养鸡场变成三产融合的“乡村万达”。她希望借此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农业不再是“土里刨食”,而是能融合科技、创意,能兼顾生活与幸福的行业。
在采访中,明月告诉记者,在她看来,沙湾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独特,当地政府与乡村力量展现智慧与韧性,在艰苦条件下探索出“石缝经济”成功培育中药材产业实属不易。“我回乡8年,亲历中药材产业发展历程,既是实践者也是受益者。”她表示。
“沙湾中药材产业发展、交通物流网等基础建设的完善,为我们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月告诉记者,在过往蛋鸡养殖中,她依托当地大面积中药材种植实现协同发展。通过鸡粪制作有机肥,将水电站回填的工业荒地用有机肥改良后植树造林;依托地区中药材产业园区,利用林下空间种植川佛手,在佛手柑林下开展福利非笼养养殖,推出佛手蛋、佛手鸡等产品。
“同时,我们借助地处峨眉山脉脚下、大渡河畔的优势,在党委政府支持下,依托自然美景与产业基础,探索农旅融合模式,通过设计、运营、自媒体宣传等方式,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吸纳具备乡村建设能力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不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明月谈道。
谈及未来规划,明月表示还将探寻和激发更多的农业多样性,未来将基于百万蛋鸡产业与当地“川佛手之乡”等一产特色为核心,配套涵盖初级加工与精深加工的二产体系,并在产业基础上融合文化、建筑设计与服务运营,持续强化产业联农带农效应,不断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编辑:王敏琳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