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四川答卷
2025年05月22日 11:15:35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许雨珂
5月22日,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四川省以系统性保护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创新实践。作为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四川不仅是人类宜居的家园,更承载着生态使命——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交织的生态廊道中,大熊猫、川金丝猴等30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与1.4万种高等植物共同构建起生命共同体。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四川省的峨眉拟单性木兰保护工程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这种仅存于四川山地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通过科研团队突破性的人工繁育技术,成功实现野外种群复壮。与之相呼应,四川山鹧鸪这一中国特有物种的保护行动同步推进,两轮野外种群调查绘制出精准保护图谱,首批栖息地修复示范区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法治护航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新动能。四川省林业部门牵头修订的新版《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经省政府审议发布,形成覆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90%以上的立体保护网络。法律框架内,大熊猫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体系与名录管理形成政策协同,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翻开四川的生物多样性家底,一组数据见证着生态奇迹:1400余种脊椎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达305种,既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等64种“国宝级”物种,也包含小熊猫、狼等24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4万种高等植物书写绿色传奇,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裸子植物种类居全国之冠,被子植物种类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光叶蕨、攀枝花苏铁等13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与249种二级保护植物;白皮云杉、康定云杉、大叶柳、毛桤木和峨眉矮桦等四川特有物种,更彰显着这片土地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旗舰物种保护、栖息地连通性修复等工程,让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的生态廊道,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样本。
编辑:李雪艳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