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赏古籍真品、听千年古韵……端午来成图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2025年05月25日 13:30:3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何佳欣

随着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临近,“典籍里的非遗”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分会场暨“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于5月25日至6月8日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举行。

此次活动是西南地区首次以“古籍展览”“活态展示”“互动体验”等多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全方位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众多古籍真品亮相

非遗在古籍中绽放

古籍与非遗的紧密相连,在此次活动的主题展览中得以生动体现。活动期间,市民可以近距离观赏与非遗技艺紧密相关的31种古籍原书。这些古籍不仅是历史的重要见证,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起源、传承与发展演变的重要文献记载。

展览现场

此外,主题展览还特别展示了多部存世稀见的善本和工艺精湛的历代佳刻,如与古琴技艺有关的《五知斋琴谱》,策展人员特别挑选了清乾隆二年(1737)栖心琴社的刻本,该书不仅版本珍贵,更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展览中的亮点。而通过对比展出的陆羽《茶经》石印本与许次纾《茶疏》铅印本,市民能直观领略到制茶技艺的流变。

活动首日,成都图书馆(成都市古籍保护中心)古籍部主任肖娇娇博士作为本次主题展览的策展人,还为来到现场的市民带来了一场“沉浸式”公益研学——听策展人讲“典籍里的非遗”,为市民搭建了一个与“典籍里的非遗”亲密接触的平台。

活态展示、互动体验

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活动现场

为了让市民“沉浸式”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成都图书馆突破传统展览模式,创新性设置“活态展示”板块。以“活态展示”巧妙呼应“静态展陈”,让那些尘封于典籍之中的非遗文字跨越历史长河,从泛黄的书页中款款走来。

活动现场,精彩纷呈的活态展示环节令人目不暇接。古籍修复、中国传统制茶、古琴欣赏及川剧表演教学等环节,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的平台,也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赋能”是本届国际非遗节的一大亮点。在成都图书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分会场,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成为现代科技手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的有力实践。

通过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为市民构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非遗体验桥梁。据成都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技术打破了传统观展方式的局限,市民无需佩戴任何辅助设备,仅需挥动双手,就能轻松“翻阅”呈现在眼前的三维悬浮古籍影像。“古籍以一种极具科幻感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实现了‘隔空触摸古籍’的奇妙体验。”

活动现场

此次活动中,成都图书馆还精心打造了与非遗有关的互动体验环节,包括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点茶与品茶,市民得以亲身参与、亲手实践,深度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

5场主题古音音乐会

奏响千年古韵

成都人对音乐的偏爱,自古有之。历史上,早在唐代和五代时期,成都就已成为多元音乐文化聚集之地。作为川派古琴的发源地,成都是中国古琴艺术三大重镇之一,古琴氛围浓厚,琴艺源远流长。作为本届国际非遗节的配套活动之一,2025成都国际古琴艺术周系列活动将于5月28日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奏响千年古韵。

届时,来自海内外的非遗古琴艺术传承人、古琴学家、古琴演奏家、斫琴家以及古琴团队,将带着对古琴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跨越山海相聚于此。

据悉,“海内外古琴家交流音乐会”“国内青年琴家交流音乐会”“古琴艺术走基层交流展演——西安音乐学院弦琴赋古琴重奏组合”“古琴艺术走基层交流展演——成公亮古琴艺术馆演出团专场音乐会”“2025成都国际古琴艺术周闭幕音乐会”5场古琴音乐会,将分别于5月28日、29日、30日及6月1日、3日15:00,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负一楼报告厅举行,市民可通过成都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

成都图书馆供图

编辑:曾璐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