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300余件珍贵文物在西南民族大学展出 看红色货币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2025年05月30日 17:08:46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陈淋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迎接西南民族大学“6·1”建校纪念日,5月30日,《同心共铸:红色货币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主题展在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启幕。展览通过300余件珍贵文物,系统呈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发展史,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层凝聚,打造一场触摸历史脉搏的沉浸课堂。

展览启动仪式现场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以“星火燎原”“烽火铸魂”“走向统一”“币铸山河”四大单元为脉络,结合实物、文献、影像及数字交互技术,全景式再现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的金融实践史诗。

第一单元“星火燎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货币”:主要聚焦土地革命时期,从井冈山“工”字银圆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货币,展现苏区如何突破经济封锁,奠定工农政权的物质基础。

第二单元“烽火铸魂——抗日战争时期的边区货币”:主要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各边区货币,如陕甘宁边币、晋察冀边币等成为经济战线的“武器”,守护金融主权。

第三单元“走向统一——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货币”: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货币从分散走向整合,东北银行币、华中币等逐步构建全国性金融框架。

第四单元“币铸山河——人民币的诞生”:主要展示了1948年第一套人民币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货币体系的全面统一,为新中国经济建设打下基础。

展览现场

作为民族高校特色展览,多民族共同书写红色金融史的主旨贯穿始终。“货币不仅是经济工具,更是民族团结的纽带。”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讲解员在导览中谈道,“无论是陕甘宁边区的‘边币’还是滇黔桂边区的‘流通券’,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通过货币政策构建经济共同体,进而强化政治共同体的战略思维。这种以金融纽带促进民族团结的实践,为当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参照。”

西南民族大学校长王永强表示,此次展览是学校深度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成果的生动展现,也是学校打造的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鲜活课堂,希望学校师生充分利用好文物资源,自觉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盛建武高度评价展览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他指出,此次西南民族大学举办的红色货币展意义深远,希望每一位观众都能在展览中读懂红色货币背后的初心使命,汲取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25年12月30日,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还将推出线上虚拟展厅,通过数字全景展示、重点文物介绍等内容,让红色金融史触达更广泛群体。

图片来自西南民族大学

编辑:张妍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