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四川新闻

【拼战风采】墨香润桃李 薪火传匠心——万源市书法刘开健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点亮三小校园

2025年06月09日 11:35:38 来源:万源教育

5月28日,万源市第三小学翰迎来一场专业盛宴——刘开健书法名师工作室第五期成果展及教学研修活动在此盛大启幕。近三十幅装裱精致的教师书法作品在朝阳中次第展开,隶书的古朴浑厚、行书的飘逸灵动、楷书的端方雅正交相辉映,宣告着这场融合传统精粹与教学创新的书法盛典正式拉开帷幕。

教学现场:微格课堂展汉字演化密码

当日上午,六节精心设计的微格课成为活动焦点。

小学课堂重根基:刘仕钊执教的四年级《两点水》课上,孩子们通过“冰”“冷”等字,感受笔画间的呼应关系;张良羽则引领学生探索《三点水》的韵律美,水痕般的弧线在宣纸上流淌;五年级甘立琼解析《戈字旁》的斜势平衡,现场演示“我”“成”等字的刚劲笔法。

初中学段溯本源:袁琼在七年级《认识隶书》课堂,用《曹全碑》拓片揭示“蚕头燕尾”的千年之美;蒲岗则带八年级学生解密行书《点的写法》,通过“心”“志”等字展现点的顾盼生姿;九年级罗娉深耕碑学,将《张黑女墓志》的峻利方折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笔墨语言。

理论升华:名家讲座破教学迷思

学术讲座掀起思维风暴。王一森老师带来《张迁碑教学盲区》思维碰撞,提醒教师关注“波磔角度”与“方笔发力点”;苏志老师解构《圣教序结字造型》,用几何图示剖析王羲之的空间谋略。尤为瞩目的是前沿探索环节:杜孝俊提出书法需“五感联动”,倡导临帖时调动听觉(笔墨摩擦声)、触觉(宣纸质感);宋兴钊以《石门颂》为钥匙,演示如何将摩崖石刻的苍茫气韵转化为课堂临摹范本;孟超的《AI赋能书法教育》更引爆全场——当投影屏实时显示AI对学生执笔姿势的纠错提示,传统书斋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激起热烈掌声。

知行合一:评课笔会促薪火相传

评课环节掀起深度思辨。针对《戈字旁》教学,资深成员王一森指出:“需强化斜钩与撇画的黄金分割比”;年轻学员甘立琼在《行书点画》研讨中感慨:“原来动态书写比静态结构更难传授”……

正午,展览台前仍有学生驻足摹画,孩子们用稚嫩小手体验隶书“雁尾”的提按奥秘。这场持续5小时的书法盛宴,不同年龄的书法爱好者在此共绘艺术长卷,在巴山深处播下文化传承的星火。

“以前觉得书法离我们很远,”四年级学生胡艺缤观看册页展时说,“今天欣赏了老师们的作品,我觉得书法就在我们身边,我一定好好练习。”

三年级秦若惜说道:“我们正在准备参加书法比赛,这次展览给了我灵感,我也希望和老师们写得一样好。”

正如万源市第三小学校长廖贵钦在交流中所言:“当孩子们借助科技手段获取《张迁碑》的结构分解动画时,千年汉碑已在他们手中‘活’了过来。书法教育的真谛,正是让古老智慧以现代语言焕发新生。”

万源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对书法室成员的作品进行了精彩点评,书协主席杨刚为优秀学员颁发了证书和奖品。

(图文来源:万源市书法刘开健名师工作室)

编辑:刘亚宇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