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又到“6·18”买买买 这份“避坑”指南请收好!

2025年06月18日 23:02:56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又是一年“6·18”电商大促,又到买买买的时候。相比于之前预售、满减等复杂规则,现在多个电商平台删繁就简,用“立减”“一件直降”等更简单的促销方式、更长的促销时间来吸引消费者,让下单这件事情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但是在狂欢购物的同时,虚假宣传、以次充好、退换货困难等一些“新老问题”依然存在,让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打了折扣。近日,黑猫投诉发布的数据显示,受“6·18”预热活动影响,5月中旬开始网上商城行业投诉量明显增加,5月网上商城投诉总量环比4月增长21%。正值618大促当天,记者采访律师和相关监管部门,梳理网购“避坑”指南,帮助消费者享受更加安心的购物体验。

“秒杀”商品迟迟不发货,消费者该怎么办?

不少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推出“特价”“秒杀”等网购活动,赚足了人气和销量,但是活动过后,个别商家就以库存不足、人手不够等理由延迟发货甚至拒绝发货。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注意到,有消费者在电商平台参加“秒杀”活动后,商家迟迟不发货,被投诉后也仅做退款处理,让人感觉上当受骗。

四川坤弘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华中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符合要约条件的,对方选择该商品或者服务并提交订单成功时合同成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所以,不管是秒杀还是预售,消费者一旦成功下单,即意味着与商家达成了买卖合同关系,商家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向消费者发货,不得无故延迟。

陈华中建议,消费者可以及时联系商家了解情况,也可以根据平台规则投诉商家、申请退款、要求赔偿一定比例违约金等。同时,消费者也可以按照法律规定追究商家的违约责任等。

商品先涨价后打折,能不能要求补差价?

每逢电商平台大促活动,一些商家就会上演“先涨价后打折”的套路。去年“双十一”期间,有媒体报道,有的商品一夜之间竟然涨价数百元,凑单满减后的价格反而高于活动前。还有消费者发现,支付定金后,尾款竟然涨价。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商家先涨价后促销的行为可能涉嫌价格欺诈。

那么,商品先涨价后打折,消费者能不能要求补差价?“可以”,陈华中表示,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时,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可以先行尝试与商家协商解决,但如果商家态度强硬、拒不补差价,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相关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此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也就是说,消费者还可主张惩罚性赔偿。

记者注意到,6月初,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也发布“6·18”合规提示,要求电商平台及商家严禁通过虚构原价、虚假降价、先提价后打折等价格欺诈手段诱导消费者交易,切实履行价格承诺。

商家自定“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有效吗?

退换货问题也是常见网购纠纷之一。“7天无理由退货”权益是消费者网络购物时的“后悔权”,然而部分商家却在商品页面自行标注“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一起网络消费民事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网购手提包后申请七日无理由退货,被商家以提前告知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为由拒绝,法院最终判决退货退款。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消费者定作的、鲜活易腐的、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和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和期刊除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陈华中表示,若商家所售商品属于前述法律规定“7天无理由退货”例外情形的,商家可以在产品页面进行提示说明,但商家不得自行规定“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不然就属于不公平的格式条款,与法律规定相违背,应是无效的。同时,陈华中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要仔细查看商品的性质,了解“7日无理由退货”的适用条件,包括退货时限、退货条件、退货流程等,也要避免滥用“7天无理由”规则,侵害其他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注意到,为规范促销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先后发布“6·18”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包括杜绝“大数据杀熟”、防范国补商品骗补套补行为、严禁先提价后打折等价格欺诈手段等。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平台要在显著位置公布消费者投诉举报的方式、流程和处理时限,确保消费者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投诉举报,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举报处理机制,配备足够的客服人员,及时受理、高效处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

记者 谢夏冬

编辑:王敏琳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