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技!四川阿坝县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高原粮仓”建设
2025年06月19日 20:52:29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陈荞
6月18日,位于阿坝县龙藏乡的阿坝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里,绿油油的青稞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阿坝县龙藏乡卡西村2组的村民罗浑看着天上飘着的小雨高兴地说:“今年雨水多,青稞长得快,秋天黑青稞又要丰收了。”
阿坝县青稞种植
科技赋能:黑青稞亩产提高75斤
2018年,在外打工的罗浑看到父母年迈,回到老家阿坝县龙藏乡卡西村2组。回到家乡的罗浑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只好和父母一样种青稞。如今,罗浑家里的30亩地都种上了青稞,每年种植收入有6万元左右。罗浑种植青稞收入的提高,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助力。之前,罗浑和村民们都种植的普通青稞,一斤只能卖2元左右。2023年开始,罗浑家开始试种黑青稞,一斤可以卖到4.5元,收入翻了一番。
2023年,为了解决青稞种植产量和产值低的问题,阿坝县投资1700余万元,在阿坝县青稞高质量发展中心建成了阿坝州首座农业产业科技小院及其配套设施设备。农业产业科技小院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州农科所等农业科研单位深度合作,选派8名以上专家或学者(硕士研究生)常驻园区,对农作物生产全程进行跟踪管理、技术指导、科研实验。截至2025年,已经培育优质抗逆青稞新品种2个,成功试种新品种34个,良种覆盖率达100%,黑青稞亩产由2019年的260斤/亩提升至2024年的335斤/亩左右,亩产量增加了75斤,助力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阿坝县青稞高质量发展中心还开发出了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系统。该平台通过智能气象站、土壤监测设备、虫情监测收集设备、虫卵监测设备、杀虫灯、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收集影响青稞成长的气象、土壤、虫情数据,建立适合青稞不同阶段生长的最佳环境因素大数据。通过对比过往数据,该系统可以发出报警预警数据。阿坝县青稞高质量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收到报警预警后反馈给青稞种植户。种植户就可以根据报警预警开展土壤施肥灌溉、虫卵虫子消杀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确保青稞稳产优质。罗浑说,“我爸妈他们以前种地是靠天吃饭,现在我们种青稞不仅实现机械化,在科技的支持下还能避免天灾。”
在科技的赋能下,阿坝县青稞种植的产量和收入不断增加,提高了农民们种植的积极性。2025年阿坝县将继续加强“高原粮仓”建设,青稞春播面达6万余亩,大力推广阿青6号、阿青7号、阿坝黑青稞等优质品种的种植。阿坝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介绍,“通过科技创新,我们县青稞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高原粮仓’的基础更加牢固。”
三级饲草体系: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高原粮仓”建设
在农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阿坝县也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阿坝县通过构建保障型饲草生产供应体系、调剂型饲草生产供应体系和商品型饲草生产供应体系的三级饲草体系,有效破解了牲畜冬春缺草瓶颈,减少了牲畜掉膘和死亡,显著提高了牦牛防灾减灾能力和科学养殖水平,增加了农牧民经济收入。2023年至2025年,阿坝县每年投入项目资金340万元购买燕麦种子、肥料等,指导农牧民群众开展卧圈种草3.5万亩、年生产干草2.73万吨。兑现救灾饲草料收储补贴每吨180元,近两年农牧民种草贮草数量比往年提高2-3倍。
龙藏乡龙藏村的养殖大户才让桑智家里养了400多头牦牛,往年冬季不仅要花钱去买草料,还有牦牛在冬季会饿死。通过阿坝县保障型饲草生产供应体系才让桑智免费获得草料种子和肥料,在自己家牛圈种植燕麦等作物,基本实现了冬季草料的自给自足。遇到大雪等极端天气,才让桑智可以通过阿坝县的调剂型饲草生产供应体系和商品型饲草生产供应体系获得免费和低价的草料。才让桑智介绍,“以前每年冬天都有牦牛饿死,去年冬天,我们家没有饿死一头牦牛。”
在保证草料供应的同时,阿坝县还在不断探索提高草料的质量。2024年,阿坝县与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合作成功建成“川西北高原牧草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基地占地200亩,规划5个功能区,建立以种源控制为基础,良种繁育为核心,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为主线,高原生态修复与畜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的“源-研-繁-推”一体化利用技术体系,集成示范优质饲草“种、管、收、贮、用”实用技术,“共建共享”的现代牧草产业科技创新基地。该基地在阿坝县试种成功的牧草,将在全县推广,让单位面积草地可以承载更多牲畜。
此外,阿坝县现代农业公司以机械化耕作、市场化管理的运营模式,在草地里套种豌豆、燕麦等作物,不仅提高草料产量,还可以提高饲草产品蛋白质含量。阿坝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永翔介绍,“通过三级饲草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实现了牧民的增收和粮食产量的提高,为阿坝县‘高原粮仓’的建设贡献了畜牧业力量。”
(供图:阿坝县委农办)
编辑:王敏琳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