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市州新闻

2025黄龙兰花季收官!声纹栈道揭幕引领遗产地文旅融合新典范

2025年06月26日 20:36:46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何佳欣

6月26日,随着国内首条高原声纹栈道揭幕及系列科研成果发布,由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主办的“2025黄龙兰花季”系列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以“探秘钙华仙境·聆听生态兰韵”为主题,历时22天,通过“线上科普直播+线下体验升级”的创新模式,向公众立体呈现了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科研价值与生态魅力,树立了生态保护与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标杆。

本次黄龙兰花季的成功举办,是景区紧扣阿坝州委“研学之州”建设,深入践行“一区两典范”发展路径的关键举措。活动以兰花为媒,通过开展生态科普、自然研学等特色项目,在为游客带来独特赏花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推动生态价值高效转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本次兰花季以“大咖讲黄龙故事”系列科普直播为核心亮点。活动期间,四川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刘馨泽率先登场,于6月5日深度解密“黄龙钙华演化成因”,揭开了黄龙钙华奇观的形成原因。6月20日,福建农林大学翟俊文副教授带领观众“寻幽黄龙兰花”,生动展示了景区内30余种兰花的生存智慧与生态价值。6月26日,同济大学许晓青副教授则引领公众“聆听鸟类的声音”,开创了自然声景科学传播的新范式。文旅推介官全程实景导览直播,为线上观众带来沉浸式“云游”黄龙体验,有效扩大了活动影响力。

在成果发布会环节,两项标志性成果重磅揭晓,充分彰显了科研力量对文旅与生态保护的双重赋能。一是《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系列丛书——高山植物精灵:黄龙兰花》正式发布,该书由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福建农林大学兰花科研团队精心编著,系统收录了黄龙保护地内分布的27属80余种兰科植物,详细介绍了其种类、生长环境、保护现状及前沿科研成果。二是“黄龙有‘礼’”兰花文创产品系列惊艳亮相,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福建农林大学“福兰科创”团队以黄龙高山兰花为灵感,推出“一眼万年”与“兰得遇见”两大主题文创产品。其创意核心“兰花熊猫IP”巧妙融合黄龙特色高山杓兰与国宝大熊猫,展现了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共生。产品涵盖金属/陶瓷冰箱贴、真丝丝巾、德化青釉茶具、透光伴游透卡及明信片等,兼具艺术性、文化内涵与收藏价值。值得关注的是,该系列文创的部分收益将直接反哺兰花生态保护。

文创产品

作为活动压轴亮点,在同济大学研究团队为期三年的“声纹技术支持下,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感知与智能协同保护研究”成果基础上打造的我国首条高原声纹栈道正式揭幕。

工作人员介绍我国首条高原声纹栈道

声纹栈道通过声音展亭和数字展厅的形式,将声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结构分析,根据物种识别成果、时空分布规律、鸟类多样性概览等方面展开黄龙地区的鸟类声纹识别结果宣传。对黄龙景区内活跃度高的5种主要典型鸟类进行科普,包括橙翅噪鹛、灰鹡鸰、戴菊、红尾水鸲、白顶溪鸲等,详细介绍其形态特征、叫声、习性、生境、鸣唱声纹特征、分布范围等,让游客深入了解这些黄龙常见鸟类。团队联合广州聆动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打造数字展亭,用互动式媒体、声音交互装置、AIGC虚拟生成技术、声纹蚀刻等,在声音记录的50多种鸟中提取了18种鸟类声音进行展示,实现了将鸟鸣转变为“可看、可触、可带走”的自然密码,让游客在体验自然美景的同时,学习到关于鸟类及其声纹的知识,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供图)

编辑:刘亚宇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