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市州新闻

“川南木雕瑰宝”春秋祠:古建新活力 百年家国情丨文化中国行

2025年07月04日 08:09:37 来源:四川日报

百鸟梅花窗木雕。郭荞璐 摄

既是关帝庙,也是盐运文化博物馆,还是西南联大叙永分校展馆……位于泸州市叙永县陕西街的春秋祠,由秦晋盐商集资于1900年建成,因其精湛的木雕工艺被誉为“川南木雕瑰宝”。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春秋祠见证了人背马驮运盐出川的历史,铭刻下联大师生的爱国情怀。

“清雍正年间,叙永拥有四川四大盐运口岸之一永岸,是当时云贵地区生活用品主要供应地,日均300艘船只抵港。”叙永县博物馆讲解员袁钰介绍,当时陕西、山西等省份的商贾聚居于此。《春秋祠记》记载,陕西、山西两地盐商在关帝庙原址上,集资白银300万两,历时6年建成一座会馆,主祀关羽,因关羽喜读《春秋》,便取名春秋祠。

在春秋祠主殿,关羽、周仓、关平3尊雕像栩栩如生。环顾殿宇,门楣、木窗、额枋等位置雕刻着历史故事、戏剧场面、社会生活、山水画卷,以及龙、凤、花、鸟、虫、鱼等。

“整座建筑以精湛的木雕艺术闻名,采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手法,刻工精细,形态生动,构图巧妙。”袁钰介绍,尤以九龙坊、九凤枋、百鸟梅花窗和叙永八景木雕最佳。

拐爬子、石秤砣、窝铅……春秋祠内,除了精美珍贵的木雕,还有盐运时期保存下来的各种工具。“拐爬子是盐夫中途休息时使用的支撑工具;石秤砣重约150斤,刻有‘永边公司’字样;窝铅重达80斤,用于铸造铜币……”袁钰介绍,这些实物见证了盐夫往来的艰辛,也承载着货物集散的历史记忆。

过主殿,经右行,便是西南联大叙永分校展馆。馆内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实物、艺术造型等多种形式,讲述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叙永分校的办学情况和师生开展抗日救亡的爱国故事。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我们围绕盐商文化、联大文化,逐步融入数字灯光、VR技术、智慧导览系统等创新展陈方式,增强游客体验感。”叙永县博物馆馆长尹圣介绍,当地还组建了历史文化研究队伍,定期举办历史文化、盐运文化、红色文化研讨交流活动,在国际博物馆日、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庆期间举办“行走的文化瑰宝、流动的记忆殿堂”等活动。

春秋祠后园的文创店内,根据永宁八景、百鸟梅花窗创新推出的冰箱贴、丝巾、太阳伞等,吸引游客驻足选购。“我们正着力挖掘春秋祠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开发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文创产品。”尹圣说,春秋祠还定期开展汉服摄影、盐运剧目和舞蹈表演,以及研学、爱国主题教育等活动。2024年,春秋祠累计接待游客25万余人次,带动周边近300人就业,年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

(记者 杜杰 泸州观察 郭荞璐)

编辑:许成嵩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