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成都造艾灸机器人上岗 毫米级误差寻穴施灸

2025年07月07日 06:27:03 来源:成都商报

艾灸机器人正在作业中

机械臂悬停在顾客背部上方,点燃的艾柱在金属灸筒中明火燃烧,烟雾瞬间被吸入净化系统,只留空气中淡淡艾草香。

近日,在成都市成华区“917智能健康小屋”内,记者观察到,搭载3D视觉的机械臂正沿人体曲线缓缓移动并“寻穴定位”,当店长蒲若溪在控制屏上选定“温肾祛寒”,工业级六轴机械臂随即复刻出传统艾灸手法。

在成都,机器人正从研发车间走进生活服务新场景。作为国内重要的机器人研发与制造基地,成都正依托产业生态与消费市场双重优势,推动机器人走进大众生活,解锁养老康复、健康管理等新赛道。

有“眼”有“手”/

机器人艾灸

始终保持安全距离

“这台设备的3D视觉系统是‘眼睛’,协作机械臂是‘手’,组合起来就是一位医术精湛但却不知疲倦的‘老中医’。”焜傲机器人(成都)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张凯源指向工作中的机械臂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三款产品中的主力:艾宝艾灸机器人,它通过3D视觉系统将人体穴位导入程序,能根据顾客体型寻穴、定穴并规划路径,并拥有除烟、净味等功能,还可以模拟手法等。”

记者注意到,该机器人内置有温度、距离、烟雾等传感器,能够实现对艾灸环境的实时监测,一旦温度过高,或者距离过近,机械臂会自动触发程序调节避障。“其核心技术源自我们公司在工业机械臂领域的技术积累,艾宝搭载了工业级六轴机械臂和3D视觉系统,相当于给机器人装上了眼睛和手。”张凯源进一步解释称,预装的人体穴位模型能自动规划施灸路径,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当顾客呼吸引起身体起伏时,机械臂上的探测仪实时感应,灸筒始终维持安全距离。”

据张凯源介绍,目前该类机器人已形成完备的产品矩阵,涵盖艾灸机器人、热理疗机器人,以及多功能机器人,能够充分满足不同理疗场景的多样化需求,尤其在医院的康复理疗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资深按摩师/

机器人在情绪价值方面

仍有欠缺

“我从事美容按摩行业十多年了,从传统按摩师到机器人门店店长,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作为一名资深按摩师,蒲若溪感慨道,她也深知其中的艰辛,“以前徒手按摩,对功底要求高,动作不当还易患腱鞘炎等职业病,现在管理机器人门店轻松多了。”

蒲若溪的“917智能健康小屋”开业一月有余,上个月体验人数近百人,而且临近暑期,客流量渐涨。她介绍,门店初期接受度不高,因为宣传面不够。但是随着推广和消费者认知的加深,尤其是针对三伏天艾灸的推广,门店人气正逐步提升。

在传统中医理疗领域,效果往往取决于理疗师的经验与手法,不同理疗师为顾客带来的体验和疗效存在差异。蒲若溪表示,与传统的徒手按摩相比,机器人艾灸在精准度和疗效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越性。“在传统理疗中,手法的稳定性和力度的控制因人而异,但机器人可以始终保持如一。”她也坦诚表示,机器人在情绪价值方面仍然有欠缺,“理疗机器人缺少那种肌肤接触带来的温度和情感慰藉,而这些往往是顾客在享受理疗时所看重的体验。”

产业“撑腰”/

企业正研发家用小型化设备

“成都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焜傲机器人自2023年成立以来,依托母公司‘迈特利尔’在工业自动化设备领域的技术积累,瞄准银发经济赛道,成功将业务拓展至新零售、大健康等领域。”焜傲机器人(成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靳斯杰介绍,目前该公司团队规模有3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80%。

“公司营收稳步增长,去年达到千万级,推出的‘艾宝’等明星产品市场反响良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销售数百台。”靳斯杰说。

作为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去年的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相关企业突破1000家,展现出强大的产业活力与潜力。“这里有西部最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还有2000多万人的消费试验场,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产业资源与广阔的市场空间。”靳斯杰表示。

据悉,该企业研发团队正积极开拓家庭市场,研发家用小型化设备。“未来我们将立足本地,充分发挥成都的产业优势,积极拓展全球市场,持续推动机器人技术在新场景的应用与创新。”

记者 方舟 摄影报道

编辑:王敏琳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