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跟着诗歌看古人夏日生活图鉴
2025年07月07日 15:03:43 来源:四川新闻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随着小暑节气的到来,四川盆地将迎来一年中最闷热的天气。吹着空调吃西瓜的你有没有想过,古人没有现代纳凉“神器”,他们的夏天又是如何度过的?
有人因为热得避无可避,化身“吐槽达人”;有人安利起避暑胜地与纳凉好物;也有人佛系度夏,主打一个“心静自然凉”……跟着他们的诗歌,一起来看千年前古人的夏日生活图鉴。
李白“吐槽”酷热别出新意,他的《夏日山中》,全诗无一字写“热”,读起来甚至还有一丝清凉,但句句似乎都在呐喊——天太热了,热到不想穿衣。
秦观选择追着柳荫去避暑。只见他拄杖漫步到画桥南畔,往胡床上一倚,看月光漫洒,听船笛参差,一池莲花在风定后送来悠悠暗香。“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无需刻意消暑,身心已浸在清景里。
黄庭坚面对炎炎夏日,登上鄂州南楼,眼前山光水色交融,凭栏望十里芰荷飘香,清风明月笼罩四野,化作南楼独有的清凉。“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暑热在这浩渺清景前,也悄然退去。
陆游也是酷暑天气的受害者,他笔下“万瓦鳞鳞若火龙”,日头悬停如烧红的车轮,人在暑气里汗如雨下。而后一句“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又以夸张之笔写尽酷热难耐,这暑热是蒸笼般的窒息,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韩琦则携全家躲进林塘,“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把暑气隔绝在林塘外,将暑日过成超脱尘俗的闲适。
在炎炎夏日中,有人选择当慵懒的“躺平派”,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夏夜追凉》里一幅夏日消暑图跃然纸上:月光婆娑,竹影绰约,树荫密密,虫鸣唧唧,诗人悄然伫立。诗人以佛系的心态面对酷暑,“时有微凉不是风”一句主打一个心静自然凉。
文案、制图:李雪艳、蒋睿(实习生)
资料来源:新华社
编辑:李雪艳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