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园满园”到“票根经济” 成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7月11日 00:03:18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清晨,城市正在苏醒,成都东郊记忆园区,红砖厂房改造的时尚空间里,已有咖啡的香气氤氲开来。年轻的创业者在工作室里调试着最新的文创设计……这里是成都文旅产业蓬勃脉动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以来,这座城市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战略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文旅产业稳步升级,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深入推进12个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立园满园”
一组硬核数据,勾勒出成都文旅产业的强劲势头:2024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876亿元,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1%,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年接待游客3.07亿人次,同比增长6.16%,其中尤为亮眼的是入境游客达165万人次,实现167%的惊人增长,国际吸引力显著提升。旅游总收入4071.93亿元,增长8.28%。音乐产业同样奏响强音,产值609.17亿元,增长7.15%。成都旅游业总体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梯队,音乐演艺市场活力四射,更荣膺文化和旅游部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这成绩单背后,是市场主体实实在在的壮大。”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驱动是关键一招,围绕《高质量打造全省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行动方案》等一系列精准措施,成都深入推进12个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立园满园”。目前,全市已汇聚规上文化及相关企业1149家、规上(限上)旅游企业906家、音乐企业4000余家,累计培育出24家实力雄厚的“镇园之宝”企业,更有3家企业跻身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成长性30强,2家入选中国旅游集团20强,龙头引领效应日益凸显。
大型演唱会拉动综合消费31.5亿元
夜幕降临,锦江之上流光溢彩。“夜游锦江”的乌篷船缓缓驶过合江亭,两岸的古建筑与现代霓虹交相辉映。“太有感觉了!仿佛穿越了时空。”来自广东的游客陈先生举着手机,兴奋地记录下这“烟火锦江三千年”的独特韵味。这样的火爆文旅场景,在成都并非孤例。交子双塔的璀璨灯光秀、市美术馆的艺术展,都已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点”。
成都文旅的魅力,深植于其丰富的载体和创新的业态融合。全市拥有101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18家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6家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1个国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5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优质的载体为多元体验提供了坚实基础。
融合创新更是擦亮了成都文旅的辨识度。“成都造”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横扫全球票房,登顶全球动画电影冠军宝座。“文化+科技”的探索结出硕果,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相继落户蓉城。“旅游+交通”等融合示范场景荣获国家级荣誉。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中国音乐金钟奖、“蓉城之秋”国际音乐季等品牌活动,持续为城市注入高雅艺术气息。
“票根经济”的火爆,成为今年成都文旅消费的独特风景。据统计,今年以来成都已举办55场大型演唱会,直接拉动“演艺票根”关联的综合消费达31.5亿元。成都大型演唱会规模稳居全国第五,在“中国城市音乐演艺指数”中高居第三,“跟着演出(影视、赛事)游成都”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成渝两地共同宣推区域文旅品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号角,也为文旅协同注入强大动力。成德眉资四市人大协同出台《协同推进成德眉资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从制度层面保障合作深化。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发展联盟等10个文旅联盟相继成立,签署《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携手共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等15个合作协议。务实合作如成都都市圈“喜阅到家”图书网借服务、成渝眉德资旅游年卡等创新服务,让文旅惠民更加便捷。
在宽窄巷子的一家文创店内,来自重庆的游客王女士正在挑选蜀锦文创产品。“拿着这张成渝旅游年卡,两地好多景点都能优惠,很方便。巴蜀文化本来就一脉相承,一起推广更有味道。”她说。两地共同宣推“大都市”“大三国”区域文旅品牌,携手举办“成渝国际戏剧双城记”等50余场重大活动和30余个文博展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更加绚丽多彩。
做强市场主体,培育新兴消费,深化业态融合,推动区域协同,成都,正以坚实的步伐,在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设道路上,描绘着更加生动鲜活的文旅新图景。
(记者 王嘉)
编辑:许成嵩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