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网首页

泸州市2025年0-6岁儿童残疾筛查暨残疾预防工作培训会召开

2025年07月11日 18:35:55 来源:四川新闻网

李海燕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张燕冰 摄影报道

7月11日,泸州市2025年0-6岁儿童残疾筛查暨残疾预防工作培训会在伊顿饭店召开。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流畅运行0-6岁儿童残疾筛查、转介、评估和干预工作,推动全市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和有效干预,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减少儿童残疾的发生。

会上,汇报了2024年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情况,围绕高危儿童管理、定义及分类展开讨论,并对2024年0-6岁儿童残疾筛查转诊及康复救助政策进行了解读。其中,在救助标准方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手术的住院费、手术费、治疗费,每名每年救助不超过3万元;落实康复训练的,每名每年不超过2万元;给予辅具适配的,基本辅具适配不超过0.5万元/人,人工耳蜗(产品、零配件等)不超过6万元/人,助听器不超过1万元/人,普及性假肢安装每具不超过1万元/人。

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初起,在泸州市卫生、残联系统等的共同配合与努力下,泸州市0-6岁儿童残疾筛查和救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0年来,筛查鉴定为残疾儿童的有2770人,已接受康复救助2281人(包括康复训练、手术和辅具适配救助项目),已接受残疾人家庭签约增值服务(1200元/年・人)的有489人。

泸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熊维平指出,当前筛查网络覆盖与基层能力存在短板,129个基层筛查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设置不够优化、设备配置不足或老化、筛查、诊断和康复衔接机制不够顺畅等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他强调,对于筛查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要依据最新标准严格把关,依托泸州市妇幼信息系统,健全筛查质量评估、督导检查和信息报告流程,明确各级各类机构的职责分工和转介路径,简化程序,建立绿色通道,尤其要确保筛查阳性儿童能够及时获得专业诊断和早期康复干预。在提升队伍能力方面,需要市、区、县完善相关岗位激励政策,稳定基层人才队伍。

泸州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王宇则提出,0-6岁儿童残疾筛查要定岗定人,经办人要熟悉本地筛查机构、残疾鉴定机构、残联救助政策,在与卫健部门、医疗机构沟通以及筛查对象、救助对象咨询时,能够讲清楚、说明白。同时,各级残联要加强与卫健部门、筛查(鉴定)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商解决,防止工作脱节及监护人带患儿往返多次跑路的现象发生。

据了解,此次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培训通过国家“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四川省)同步直播。

编辑:宋俊梅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