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之力破地域之界 川渝高竹新区交出文明答卷 | 文明提质 实践增效
2025年07月15日 20:26:29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游伍琼 摄影报道
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何以文明实践赋能,破解区域协同发展难题?7月15日,“文明提质・实践增效”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川渝高竹新区,探寻这片跨省域共建热土上的“文明答卷”。
川渝高竹新区一角(图片来源: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
跨省域协同 文明实践赋能新区发展
在川渝高竹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智慧办税区,新区企业财务人员黄蓉正在办理网上办税业务,“以前去邻水县城办税来回得耽误半天,现在十分钟就能搞定,遇到政策不懂时,工作人员还会耐心讲解。” 黄蓉对这里的服务非常满意。
新区企业工作人员在智慧办税区进行网上办税
这便捷的背后,是新区以文明实践理念推动跨省协同机制创新的生动实践。2021年10月,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成立,率先探索跨省税费征管一体化改革,统一川渝两地79项税费政策差异和53项执法标准,实现了政策执行和执法标准的“无缝衔接”。这一突破让新区跨区域经营企业无需再适应“一地一策”,大幅降低合规成本。
中心还通过智慧办税区、纳税人大学堂等平台,提供线上办税、政策培训等便民服务,真正实现“少跑腿、快办事”。这些改革举措既优化了营商环境,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样打破区域壁垒的“文明之力”也延伸至川渝高竹新区的警务领域,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实体运行的公安机关,川渝高竹新区警务中心公安窗口自2021年9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政策一体、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积极探索跨省域警务协作新模式。
甘萍展示货车临时通行证
川渝高竹新区警务中心民警甘萍介绍了一个典型案例:“针对川牌货车在白天进入重庆主城区面临的限行难题,广安与重庆公安部门携手创新,推出了‘同标互认’临时通行证,成功将新区川牌货车纳入重庆主城区货车管理体系,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达1000余万元,目前已为18家企业59辆货车办理了通行证。”
此外,新区还建立了全国首个跨省域检察协作机制、社会治理共管机制,这些打破地域壁垒、追求高效协同的制度创新,正是川渝高竹新区以“文明”为基,探索跨省域共建新路径的核心体现。
政企民文明联动 为新区注入新动能
川渝高竹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两地文明实践服务深度融合的枢纽。这座500平方米的综合性服务阵地,集合理论宣讲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健身室、文明实践广场等功能区,成为集思想引领、文化服务、休闲健身为一体的便民平台。
川渝高竹新区文明实践活动展示
中心依托“高竹红”志愿服务队,联合新区各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创新开展“我为新区引一企”“科技博士进企业”等项目,既为企业搭建引才平台,也为群众提供就业指导和技术支持。
四川瑞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文明实践点
新区的文明实践还深入嵌入企业肌理。其中,四川瑞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微空间、微讲堂、微服务”职工之家,成为政企联动的缩影。“微空间”整合学习休闲功能,“微讲堂”联动川渝多地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微服务”则依托“高竹红”志愿服务队,为职工提供义诊、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关怀。
“这种政企民多方联动的模式,既提升了文明实践实效,也为新区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动能。”川渝高竹新区党群工作部工作人员吴佳卉表示。
从制度协同的“破壁”勇气,到阵地融合的“智慧”布局,再到服务群众的“温度”传递,川渝高竹新区的文明实践创新,正为全国跨省域协同发展贡献着可复制的“文明方案”。
编辑:张妍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