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网首页

北航学子宝兴行:对话非遗活态传承 探秘乡村振兴密码

2025年07月18日 12:58:3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清脆的金属叩击声在穆坪贡砚非遗工坊内回响,非遗传承人李大刚轻点一块外郎石砚料,向围拢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子们讲解着石材的奥妙。这段清音,仿佛为学子们感知宝兴文化底蕴拉开序幕。近日,北航“乡约起航”研究生实践队与“拾文思源”本科生实践队深入四川宝兴,开启了一场围绕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调研之旅。

实践队的宝兴首站,穆坪砚非遗工坊就以鲜活的“活态传承”方式震撼了每一位队员。“这里不只是技艺的展示空间,更是文化生命流动的生动课堂。”研究生队长章雨婕感叹道。李大刚现场演示如何甄选砚石,对比端砚与外郎石的差异,沉睡的文化记忆被瞬间唤醒。更让学子们印象深刻的是传统与创新的巧妙交融:承载历史厚重感的老青玉砚台,与由汉白玉精雕而成的熊猫灯、小马摆件、甚至“小笼包”饰品同室生辉,焕发出灵动的生活意趣。

队员王紫桐捧起一盏精巧的熊猫灯,灯光透过汉白玉晕染开来:“李老师的做法,让非遗走出了冰冷的展柜,走进了日常生活。他用大家熟悉的元素重塑传统,这不是被动的守护,而是主动拥抱时代的探索。”工坊里,数控技术与手工雕刻的结合,为满足量产需求提供了新思路,印证了章雨婕的观察:“非遗传承的精髓,在于那股与时代对话的生长力。”

基于深入的调研,队员们纷纷围绕如何深化宝兴非遗活态传承提出见解。队员赵芮含建议建立外郎石的“花色数据库”和完善的工艺档案,提炼如“金属声砚石”、“青玉包浆技艺”等独特标签,并利用短视频、故事化展览等形式增强其感染力和辨识度。“让每块石头都能讲述自己的故事,才能跳出同质化竞争。”章雨婕补充道。王紫桐则从李大刚的汉白玉“小食玩”中看到了“实用美学”的巨大潜力。大家一致认为,应着力开发轻量化的文创产品,例如融合熊猫元素的汉白玉摆件、印有外郎石纹样的书签、便携式砚台套装等,“让精美的文化质感也能轻松装入游客的行囊”。

赵芮含更进一步,提出在非遗工坊设置微型体验区,设计如“10分钟研墨,15分钟拓印”等短时、易上手的项目。“轻参与同样能撬动深认同,形成‘动手即消费’的有效转化链条。”此外,团队还建议整合资源,串联砚台工坊、汉白玉产业园区与硗碛藏乡的独特民俗风情,设计“非遗+生态+藏文化”主题的一日游线路,并配套藏茶文化体验等特色环节,以延长消费链条,提升综合效益。

告别非遗工坊,队员们踏上了前往硗碛藏乡的旅程。从藏家小院里升起的袅袅炊烟,到神木垒原始森林的苍翠林海,北航学子们在宝兴的壮丽山水与文化浸润中,深切感受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巨大潜能。“非遗不是被动地‘等风来’,而是要主动地去‘造风’。”王紫桐的感悟,道出了青年一代对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关系的深刻洞察。当汉白玉雕琢的熊猫灯在匠人手中莹莹亮起,它照亮的,不仅是千年石艺焕发新生的路径,更映射出一幅以深厚文化基因激活乡土、驱动振兴的动人画卷。(供稿/图:宝兴县委宣传部 李玲 樊仕江)

编辑:卓灵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