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网首页

2025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大会举行 硬核成果彰显自主创新实力

2025年07月18日 16:30:49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杨宗友 摄影报道

7月18日,2025年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大会在绵阳举行。大会通过发布重磅榜单、签约合作项目、展示尖端成果等形式,全面展现绵阳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大会现场

会上,7项“绵阳造”最新产品集中亮相,尽显科技硬实力。其中包括西南首个面向具身智能的高性能关节模组设备、具备“量子优越性”的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以及标志国产小型涡喷发动机迈入“智能、绿色、可消耗”新纪元的WP120航空涡喷发动机等。这些成果覆盖量子计算、航空航天、卫星遥感、智能制造、农业等多个领域,既有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重大突破,也有贴近产业需求的应用创新。

2024年度绵阳“重大科技进展”同步公布,记录下科技城一年来的创新足迹。全尺寸仿生人形机器人D11在智慧工厂3C制造场景的国内首次应用,让科幻照进现实;西南科技大学攻克的海上核应急放射性监测关键技术,填补了我国海上核应急体系空白;四川虹科创新研发的国内首款深度二强超强耐摔盖板玻璃实现量产,为新型显示产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这些成果彰显了绵阳在突破“卡脖子”技术和科技成果市场化方面的坚实步伐。

签约仪式

作为大会的重要环节,一批合作协议成功签约。绵阳市政府与上海优理奇智能科技、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四川神工科技等多方达成合作,涵盖院地协同、科技项目、创新平台建设等领域,加速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同时,先进辐射技术及医工应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该实验室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长虹等六家单位共建,将为川渝地区高端智能制造和核医疗装备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揭牌仪式

此外,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落地绵阳,将通过集聚产业链资源,打造集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集群化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绵阳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实现倍增,彰显出科技资源优势向发展动能的高效转化。

参会代表纷纷表示,“自主创新”是本次大会的高频词,也是绵阳科技发展的核心密码。面向未来,绵阳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双轮驱动”,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努力将科技城的创新活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编辑:郭幸鑫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