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市州新闻

观光车接老人吃饭 攒积分能办喜宴 宣汉仙桥社区:志愿服务让基层治理有了烟火气

2025年07月18日 19:38:43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余开洋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每天正午时分,宣汉县天生镇仙桥社区银发食堂门前,悠扬的歌声总会准时飘起。一辆印着“仙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字样的观光车,也会准时从这里出发,志愿者驾驶着车辆穿梭在社区街巷,义务接送居民前来就餐。这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正是仙桥社区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共享厨房和银发食堂

7月17日,“文明提质・实践增效”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采访活动走进达州市宣汉县天生镇仙桥社区,深入探访当地如何以志愿服务为纽带激活基层治理效能,探索出的特色路径。

银发食堂里的幸福滋味:从 “吃饱饭” 到 “暖心窝”

今年1月,宣汉县天生镇“银发食堂”——天生助餐中心正式对外营业。这家“银发食堂”面积达300余平方米,可一次性容纳近100人就餐,并聘请专业人员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个性化、科学化编制食谱。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每次只需要5元,就可以享受美味可口的餐食。而在三年前,社区里不少独居老人还面临“一顿饭热三遍,一天只吃两顿饭”的难题。

仙桥社区党总支书记曹先银滑动着手机,这位2008年就到社区任职的“老书记”,手指在屏幕上轻轻划过。“解决了吃饭问题,交通又成了新困扰。”曹先银告诉记者,为此社区专门成立了“骑士快帮”志愿服务队社区志愿者每日驾驶观光车——“老爷车”穿梭街巷,义务接送老人、小孩前来就餐。他们不仅是老人们的“跑腿儿女”义务代购物资、免费送餐上门;更是孩子们的“守护骑士”,每日风雨无阻接送留守儿童上下学。

积分制度背后的治理密码: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

今年5月的一天,社区一居民楼梯道口突然冒出浓烟。正在附近的陈波和另外两名志愿者二话不说,拎着灭火器冲了上去。

“参与灭火,奖励积分500分!”第二天,陈波的“仙桥社区幸福 e 家”小程序里多了一笔积分。他笑着说:“这积分能换米面油,更能换‘面子’——社区公示栏一贴,邻里见了都竖大拇指。”

加分规则

这样的积分激励,源于2019年推出的“积分制管理”。社区制定积分奖励清单,“帮老人充一次话费,可以奖励50分,帮忙送医可以奖励200分……”曹先银指着墙上的志愿服务加分规则,向记者介绍着。

那么积分可以用来干嘛呢?

“除了可以兑换物品,又提出了兑换服务。比如,家里有喜事,需要办酒可以兑换我们的共享厨房;想唱歌,可以兑换共享唱吧;家里来了客人住不下,可以兑换共享客房。”曹先银说。“以前是要大家参与,现在是大家都抢着参与。”

“去年我儿子结婚,就用积分兑换了共享厨房,省了不少钱。”居民张光华说,“平时有活动我们就积极参加,攒了积分,现在真能派上用场。”

这一机制成效显著:社区注册志愿者已达626人,占常住人口的30%,更有97%的居民曾参与过志愿服务,构建起坚实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曹先银算了笔账,积分超市运营以来,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翻了番。目前社区总积分已超271万分,已兑换服务的积分有158万余分。从物质奖励到精神激励,积分就像一根纽带,把“小家”和“大家”紧紧连在一起。

共享空间里的文明足迹:当地居民有个“第二个家”

步入仙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200平方米的共享空间里,积分超市、共享书吧、影院、唱吧、健身中心乃至共享厨房、共享工具间等12个功能区一应俱全。这个2019年建成的服务场所,如今成了1.2万居民的“第二个家”。

仙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从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服务,到为老人代购物资的暖心举动;从“骑士快帮”的奔波身影,到银发食堂的袅袅炊烟,仙桥社区用志愿服务编织起一张民生保障网。这个户籍人口仅2000多人、却住着1.2万常住人口的社区,如今是全省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从物资帮扶到服务升级,从传统管理到智能治理,仙桥社区走出了一条“文明提质、实践增效”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编辑:宋俊梅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