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网首页

当青春遇上乡村 西华师大这个团队为乡村注入“生态+幸福”双动能

2025年07月22日 15:27:45 来源:四川新闻网

田华玮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李婷婷

近日,西华师范大学“绿阆科韵 童筑未来”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阆中市神隍垭村,开展乡村振兴交流帮扶活动。此次实践旨在为神隍垭村的绿色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为其可持续振兴筑牢根基。

活动合影(侯文 供图)

活动在神隍垭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启幕,村干部、党员代表及村民等50余人参与,共话乡村发展新路径。在宣讲环节中,团队成员以“理论阐释+案例解析”的方式,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生态是乡村的天然禀赋”“绿色是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两个维度,深入浅出地剖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系统探讨如何以绿色发展为引擎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为让理论更接“地气”,团队特别结合四川本土生态保护实践进行阐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契合。其中,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的成功范例尤为引人关注——该村以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为纽带,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繁荣同频共振,为神隍垭村提供了可借鉴的鲜活样本,生动勾勒出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赢的美好图景。

交流环节中,神隍垭村党支部书记岳猛德分享了该村的实践探索,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村里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等绿色产业,将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动能,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丰收”。随后,村干部与实践团队围绕乡村治理创新、特色产业培育等议题,结合一线工作实际展开热烈研讨,思想碰撞间迸发的新思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灵感。

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精神的丰盈。“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神隍垭村很多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为了进一步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所以我们精心策划了‘定格幸福瞬间’公益行动,队员们携带专业摄影器材,在村委会院子临时搭建布景,为老人们免费拍摄肖像照。”团队成员何禹君表示。

团队成员“小时达”为老人送上个人肖像照(侯文 供图)

拍摄过程中,队员们耐心与老人沟通,细致整理衣襟、调整姿态,用镜头捕捉每一个温情瞬间。这些照片不仅定格了岁月里的美好,更承载着青年学子对乡村的关怀,既展现了淳朴的乡村人文风貌,也以贴心服务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成为乡村振兴中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不久后,装裱精美的照片被队员们挨家挨户送到老人手中,捧着照片的老人们笑靥如花,这份温暖既深化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更让幸福在家门口落地生根。

团队成员进行宣讲(许晓艺 供图)

此次活动通过采用“线下主会场+线上云直播”的形式,让生态文明宣讲与实践经验交流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广泛传播。参与实践的队员姚婷表示:“将把此次活动的收获转化为深入乡村、服务乡村的持久动力,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编辑:刘亚宇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