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即时快讯

似玉箫剑法灵动飘逸!这姑娘想象力天马行空丨书画星动力

2025年07月23日 16:17:15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胡旭阳 摄影报道

7月22日,暑热正盛,但在成都列五中学的画室里,16岁的古萌希手握铅笔,精准的线条已悄然勾勒万物。回忆起第三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的经历,她直言那是“高中生活不一样的色彩”。

去年某个午后,古萌希,这位以素描见长的“画室常客”,收到了一条信息。美术老师周敏向她抛出一个挑战:“有个国画专业的比赛,有兴趣试试吗?”国画?这对古萌希来说,笔触早已模糊在记忆里。“画画这条路我肯定要走下去,多尝试没坏处。”当时她未曾预料,三个月后,自己将捧回第三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中国画高中组一等奖的桂冠。

勇敢跨界

拿出画匣里的“十八般武艺”

踏入国画的“水墨江湖”,古萌希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隔行如隔山”。第一次提笔,墨色晕染失控,线条绵软无力,“画得简直不忍直视”。巨大的落差感袭来,幸好,她并非孤军奋战,周敏老师成了她的“引路人”。从最基础的笔法、墨法、水法,到构图章法,周老师倾囊相授,“别急,第一次画成这样很正常,找到感觉就好!”

备战成了与时间赛跑。午休时别人小憩,她钻进画室;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成了宝贵的练习档期;回到家,书桌上铺开宣纸,继续挥毫。家里买的练习纸堆成了小山,“那段时间,满脑子都是如何构图。”古萌希笑着回忆,“压力有,但更多是探索新领域的兴奋。”

支撑古萌希敢于“跨界”的底气,源于她并非一张“白纸”。她的艺术行囊里,早已装满了“十八般武艺”。

她的“主修功法”是素描。这段始于“不服气”的旅程充满故事性:小学四年级,看着画室里大孩子画着逼真的石膏像,她被深深吸引,缠着老师要学。老师以“年纪太小”婉拒,倔强的她偏要当场“露一手”,结果笔下的静物竟比一些大孩子更显扎实灵动。虽然中学阶段因学业时有中断,但对“完成一幅好作品”的成就感和他人赞许的期待,如同源源不断的“内力”。

她的探索从未止步。水彩的透明轻快、水粉的浓郁覆盖,都曾是她笔下的风景。更独特的是撕刻画——这种融合撕纸与刻纸技法,通过留白与肌理创造视觉层次的艺术形式,让她体验到与传统绘画迥异的创作乐趣。多画种的涉猎,如同习练了多种“兵器”。

不囿一招一式!

凭 “玉箫剑法” 式创作摘冠

成都市级的比赛是现场命题。深知自己即兴创作能力尚浅,古萌希在周老师的指导下,提前构思了多个构图方案。比赛当天,她选择了一个最契合题目,也最富新意的构图——一个跳脱了传统国画常见套路的角度。

当“成都市一等奖”的喜讯传来,古萌希的第一反应是“太意外了!”她甚至觉得那幅获奖作品现在看来“蛮丑”。“当时准备真的很仓促,很多技法还不熟练。”她坦言。然而,评委们显然被她作品中的闪光点所打动:新颖大胆的构图,巧妙融合的现代感,以及那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猛气息。她成功地将“成都元素”以一种鲜活、不落俗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次“凑巧”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更坚定了她的信心,并顺利晋级省级大赛并捧回第三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中国画高中组一等奖的奖状。

当被问及“获胜秘籍”时,这位国画一等奖得主给出了朴实的答案:“坐得住”的硬功夫;“玩得开”的好心态;“爱得深”的原动力。“这姑娘像她的名字,古灵精怪!脑子里天马行空,能把生活中最平常的东西,比如武侯祠看到的熊猫,用充满童真童趣又带点文化味儿的奇思妙想表现出来。这种鲜活劲儿,是她最大的财富!”周敏表示。

古萌希的制胜之道,恰似“玉箫剑法”之精髓。她并非囿于一招一式,而是将素描的精准结构(如剑招之稳)、撕刻画的独特韵律(如箫音之奇)、水粉的斑斓意趣(如剑气之变)乃至早年接触的国画兴趣,融会贯通。这使得她的参赛作品构图新颖,笔触看似轻松随意,却蕴含奇思妙想与对成都本土元素的鲜活捕捉,充满了不拘一格的“灵动”与“飘逸”。

古萌希的作品

从零基础到一等奖,古萌希的故事证明:艺术的边界可以被勇敢跨越,扎实的功底、开放的心态、独特的视角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比任何单一技法更强大的“武器”。她的经历,也为更多热爱艺术的少年点亮了一盏灯:不必设限,勇敢尝试,用心感受,笔下的世界,同样可以精彩纷呈。

“古萌希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编辑:曾璐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