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网首页

彭山区:爱心志愿伴童行 基层服务显担当

2025年07月29日 15:28:04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七月流火,蝉鸣渐盛。从阡陌纵横的乡村到楼宇错落的社区,彭山区江口街道总有一群身影步履不停。这个暑假,他们以爱心为墨,以陪伴为笺,在城乡之间勾勒出基层服务的温暖轮廓,让“童有所育”的承诺,化作浸润人心的细腻注脚。

“精准托管”破解难题,让成长不“留白”

武阳社区古郡新苑小区的一老一幼活动中心里,暑期托管班的欢声笑语驱散了夏日的燥热。针对“孩子放假无人管”的普遍焦虑,江口街道靶向发力,指导武阳社区用一场贴心的暑期托管服务,解开了家长们的心头结。

每个工作日的上午9点,4名志愿者准时到岗,将托管时光编织得充实而鲜活:上午,他们化身为“课业辅导员”,俯身解答孩子们的疑难,引导大家沉浸在阅读世界里,在墨香中探索知识的奥秘。下午,则变身为“趣味导师”,在安全教育课上,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的方式让严肃的防护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孩子们在欢笑中把自我保护技能深植心间;在趣味手工课上,通过制作非遗漆扇、石膏娃娃、古诗词贴画等一件件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让成就感在孩子们眼底闪闪发亮。

“以前一到暑假就愁孩子没人管,现在小区里有了托管班,孩子们不仅有人照看,还能学到知识、培养兴趣,我们上班都安心多了!”家长李女士的话语道出了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心声。此次“托起未来”行动,恰似一缕温润的社区微光,不仅照亮了孩子们的假期,更暖透了家长们的心房,让基层服务的温度在每一个细节里静静流淌。

“童伴守护”校村联动,让乡土浸润温情

泥湾村的“童伴之家”,是乡土间最温暖的存在。江口街道密切关注孩子们的需求,与泥湾村一起搭建了“托、管、教、护”平台,这里既有“童伴守护”的细腻关怀,也有校村联动的筑梦篇章,温情与希望在乡村小院里悄然生长。

走进活动室,暖意融融的氛围扑面而来。没有城市的喧嚣,却有着最质朴的牵挂:“童伴妈妈”正带领7名留守儿童开展别开生面的安全防护知识活动,为孩子们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对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而言,“童伴之家”是他们的第二个家,“童伴妈妈”更是如亲人般的依靠,让孩子们在学到自救技能的同时,触摸到“家”的温度。

在“童伴妈妈”陪伴之余,大学生志愿者们又为孩子们带来了梦想的种子:近日,泥湾村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江韵筑梦”队携手,为村里的孩子们开启了为期10天的夏令营活动,让乡土小院飘起知识与梦想的芬芳。这10天里,“童伴之家”每天都有新惊喜。志愿者们带着精心打磨的课程而来,从前沿科技到生活技能,从身心健康到网络安全,每一堂课都像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孩子们心中漾起层层涟漪。对村里的孩子来说,这是触摸广阔世界的难得机遇——他们或许很少走出乡村,却能通过大学生的讲述看见远方;而对“江韵筑梦”队的队员们而言,泥湾村的土地也成了扎根基层的实践课堂,让青春在乡土间汲取成长的养分。

无论是武阳社区的托管行动,还是泥湾村的“童伴守护”与夏令营活动,这些以“爱心”和“陪伴”为核心的服务如点点微光,照亮了孩子们的假期,让他们在关怀中感受温暖,更让“童有所育”的理念在基层深深扎根。未来,江口街道将继续用实打实的行动,统筹资源、精准部署,主动担当作为,真情服务群众。(图文由彭山区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李雪艳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