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网首页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青川林业产业铺就富民强县路

2025年08月01日 16:44:55 来源:四川新闻网

宁纤秋 马帅枭 曹琳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李全民

盛夏的秦巴山区,晨雾还未散尽,草木清香便顺着山风弥漫开来,阳光穿透层叠的枝叶,在林间洒下斑驳光影。青川县连片的林海中,鲜红的党旗格外醒目,党员技术员正带着村民查看药材长势。近年来,青川县林业局高擎党建旗帜,将漫山生态“绿”转化为万家富民“金”,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在这片土地徐徐展开。

党旗插在产业链 全链条服务暖民心

“文技术员,我家黄连有点蔫,你有空来看看不?”清晨6点,青川县党员技术员文林章的电话就响了。放下电话,他背着工具包直奔山林,这样的“林间急诊”对他而言早已是常态。汛期冒雨指导开沟排水,寒潮季连夜传授防冻技术,一年下来,他的技术出诊超过200次,被村民亲切称为“随叫随到的药郎中”。

在青川,像文林章这样扎根一线的党员并非个例。县林业局直属机关党委下辖8个党支部,分区联系全县18个产业园区,120余名党员分片包联42个重点产业村,织就一张“需求收集—技术指导—产销对接”的全链条服务网。“党员联户不只是送技术,更要解难题。”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卢成建说。

去年冬天,孔溪社区农户李红梅的天麻因寒潮减产,党员联户干部得知后,当即对接电商协会直播带货,还联系保险公司赔付损失,帮她清空300斤存货。今年以来,县林业局已开展10期“林下学堂”,从种苗选育到直播卖货,千余名村民笑称 “党员老师比亲戚还贴心”。

产业资金阳光运行让村民安心。蒿溪回族乡林业园区党员监督岗公示栏前,老党员何思德给村民算细账:“这50万扶持资金,28万买黄连苗,12万修灌溉渠,10万建遮阳网,每笔支出都有发票和验收单。”三级公示制度让每一分钱都“晒在阳光下”,该县林业领域信访量已连续三年下降超40%。

头雁领飞聚人才 科技活水注山林

“当初回乡时,村支书说青川的山能养人,现在真信了!”95后返乡大学生董微微流转3000亩林地,创办了青川微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县林业局派驻党员技术骨干驻场指导下,她不仅带动200多户农户种植黄连,还建起育苗基地,培育的优质种苗让周边村民亩均增产15%,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人标杆”。

山林里藏着“土专家”的智慧。62岁的李传怀琢磨出的“双黄套种”模式,成了青川林下种植的“金字招牌”。“黄柏树遮阴,黄连喜阴,上下层不打架,一亩地能多收2000块!”他家的3亩试验田成了现场教学点,带动“双黄套种”推广至5个乡镇。在青川人才库中,像李传怀这样的“田秀才”有89名,23名致富带头人、乡贤党员进入村“两委”,他们带着技术、资源、经验扎根山林,让沉寂的林地焕发新生。

“我们健全人才结对机制,城里专家带乡土人才,老把式带新农户。” 卢成建介绍,通过“线上专家库+线下服务站”模式,省林科院专家远程指导,本土人才实地传帮带,今年已攻克3项林下种植技术难题,为产业注入“科技活水”。

立体经济点绿成金 林地产值节节高

走进房石镇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区,2万亩套种基地一眼望不到头,上层黄柏树干挺拔,下层黄连绿意盎然。“以前种玉米,一亩收千把块,现在‘黄柏+黄连’套种,光黄连一亩就能收400公斤,挣两万多!”村民赵桂兰边采黄连边笑,竹篮里的药材沾着晨露,眼角的皱纹也舒展开来。

在党组织牵线搭桥下,“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合作网络不断延伸。川珍实业等龙头企业延伸加工链条,开发的黄连茶、天麻粉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120%;山货直播间、西博会等新渠道打通产销末梢,全县42万亩林下经济带动3.2万户年均增收1.2万元。

目前,全县18个现代林业园区通过“一园一策”强化基础建设,12家龙头企业与45个合作社抱团发展,在“万亩园”中实现“亩万元”效益。今年全县园区综合产值已突破11亿元,曾经闲置的林地,成了“种啥长啥、种啥赚啥”的聚宝盆。

机制创新惠民生 共享发展新成果

“林地流转一年收5000元租金,在园区除草每月挣2800元,年底合作社分红3000多元,一家三口一年能得10多万!”孔溪社区农户弓建国翻着存折,上面的数字一年比一年亮眼。2024年,他家5亩林地流转给园区,妻子在加工厂务工,自己跟着合作社种天麻,日子越过越甜。

“村集体‘钱袋子’鼓了,民生实事才能落地。”在茶坝乡党员群众议事会上,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获全票通过:30%用于扩大种植规模,20%投入产业路修建,50%作为分红发放给村民和务工人员。去年,该村集体收益达120万元,不仅建成文化广场、添置健身器材,村民还领到了实实在在的分红。

从林间到车间,从老人到妇女,发展成果惠及每个角落。72岁的周大爷在园区管护苗圃,每月挣2000元;留守妇女组成“采摘队”,农忙采药材、农闲做包装,一年增收万把块;返乡青年开起“山货直播间”,“一户一业”“一镇一业”的特色格局已然成型,让大山里的日子更有奔头。

从“靠山吃山”到“靠山富山”,青川县林业局以党建组织力激活产业发展力,将政治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发展优势,在守护绿水青山中蹚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山区现代化新路径。


编辑:李雪艳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